•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制造強國建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21





      “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制造業頂住了下行壓力,保持了平穩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為全球制造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日前舉辦的“國是論壇2017年會”上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大而不強
     
      辛國斌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繁榮,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關鍵時期,之所以新,主要在于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
     
      辛國斌指出,全球經濟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階段。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制造業加速融合,網絡化協同創新成為大趨勢,智能制造引領生產方式變革,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全球制造業創新體系、生產方式和發展形態發生深刻變化。
     
      順應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利用人才和技術優勢,加緊在中高端制造領域搶先布局,立足繼續保持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憑借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積極打造中低端制造領域的比較優勢,成為傳統制造業新的承接地,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使我國制造業面臨中高端受壓和中低端受擠的局面,關鍵原因在于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無效和低端供給過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整體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工業基礎能力弱,中國制造面臨“缺芯少魂”的局面,產品在質量安全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與國外產品差距明顯,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與此同時,制造業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發展環境有待優化,資本“脫實向虛”現象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融資難仍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難題。人才隊伍特別是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能滿足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需求。
     
      辛國斌表示,綜合判斷,我國制造業發展仍然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但內涵已發生深刻變化,如不抓緊,窗口稍縱即逝,同時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國際格局劇烈變動,競爭進一步加快。
     
      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
     
      辛國斌表示,為順應趨勢,搶抓機遇,應對挑戰,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三個十年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明確了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實施兩年多來,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在具體領域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批重大工程實施效果凸顯,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水平確實提升,創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工業基礎能力不斷夯實,高端裝備創新亮點頻出,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取得成效,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有序推進,城市試點示范扎實開展。
     
      辛國斌透露,近期,工信部正在加緊推進首批《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創建工作,引導各地形成差異化發展的新格局。但應當看到,從實施到現在《中國制造2025》還只是開了一個好頭,制造業發展本身還急需破解瓶頸和矛盾,在工作中也面臨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艱巨的任務還在后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18年工作的總體安排中也對制造業發展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著力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下工夫,做文章。
     
      辛國斌表示,所謂質量變革就是要從理念、目標、制度到具體領域等工作細節進行全方位變革,提高整個制造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優化供給體系質量。
     
      一是要千方百計穩增長,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發展的思路解決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制造業平穩運行,穩中向好。
     
      二是要集中精力促進質量品牌提升,樹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理念,著力提高實物產品質量和制造業標準體系水平,促進國內標準與國際接軌,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建設品牌文化。
     
      三是要科學施策,鼓勵制造企業在產品開發、外觀設計、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創新,向價值鏈高端環境延伸。所謂效率變革就是要著力破除制約效率提升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激發企業主體活力,改善供需關系,提高供給效率。
     
      辛國斌指出,要堅持不懈抓好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建設,加快要素市場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對要素價格的調控作用,持續推進政府放管服改革和簡政放權。要堅定不移調整結構,把去產能工作推向深入,注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新型產業相結合,發揮產業政策的促進競爭功能。采取審慎包容監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新材料、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的發展壯大。要創新思路,引導優質要素向制造業領域配置,培育多層次制造業人才隊伍,激發弘揚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培養技能型人才,用好先進制造業集成電路等基金,研究設立《中國制造2025》發展基金,進一步調動社會資本。提高制造業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增強制造業內生動力
     
      辛國斌指出,所謂動力變革,就是要實現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增強制造業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要下力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通過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提高關鍵共性技術的供給能力,促進技術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應用,打造跨界協同的制造業創新生態系統,集中突破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制約,解決制造業發展卡脖子的難題,
     
      二是要多策并舉,提高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加大試點示范工作力度,健全標準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制造業融合,分類推進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建設,推動綠色標準、綠色產品、綠色車間、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的全面發展,促進重大裝備工程化、產業化應用。
     
      三是要合理有序優化制造業發展格局,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實施,深化《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建設。要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記者 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為制造強國建設插上數字化“翅膀”

      為制造強國建設插上數字化“翅膀”

      當前,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正推動我國制造業全方位、全鏈條改造。
      2022-02-25
    • 制造強國建設已進入深水區和關鍵階段

      制造強國建設已進入深水區和關鍵階段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2023-04-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