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我國顯示面板產能有望全球第一 需警惕無序競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4-25





      中國是全球顯示面板制造產能大國,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的數據,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面板無論是營收還是出貨面積均已位居全球第一。

    mianban
    (圖片來源:互聯網)

      顯示產能大國


      中國是顯示面板制造大國,如何從大國變成強國,從跟跑、并跑甚至未來有機會領跑,現在是變局的關鍵時刻。在4月1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中國電子器材公司、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協辦的“2018中國顯示國際產業大會”上,透露出種種變局的信息。


      記者了解到,過去的一年,中國有多條面板線投產或開工建設,特別是10.5/11代面板線以及多條6代AMOLED生產線開工建設,讓中國距離顯示面板第一大產區的地位越來越近。2018年,我國也將有多條OLED面板線投產或擴產。預計,未來3~5年,OLED的投入規模可以達到300億至500億美元。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天馬等廠商的柔性屏、全面屏、異形屏等產品已紛紛問世,國產高端屏幕進展迅速。我國面板產能有望在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


      在顯示面板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中國的上游材料,包括液晶材料、掩膜版、基板玻璃、靶材、偏光片等,同樣在加快建設步伐,不斷取得突破,出貨量持續增長。而在終端市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多方技術的進步,產品創新也層出不窮,包括量子點背光、4K/8K等技術的電視,全面屏、AI等技術的手機,以及結合VR/AR技術的可穿戴設備,紛紛涌現。


      中國的顯示產業呈現飛躍發展的態勢,但仍然存在三大癥結:一是產業鏈配套能力薄弱。比如TFT-LCD面板所用的曝光機,AMOLED面板生產所用的蒸鍍設備、曝光設備等幾乎依賴進口,目前中國大陸已經建成或在建的10.5代線玻璃基板配套全部依賴國外廠商。關鍵材料和核心設備已成為制約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盡管我國大陸面板出貨面積全球占比不斷提升,但產品附加值仍然較低。三是存在盲目投資的潛在風險。


      迎來變局機遇


      中國一直希望加速面板顯示產業由大變強,現在有了變局的機遇,因為新風來了。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華為手機總裁何剛認為,我們需要新的人機交互方式,互聯網時代的交互方式是鼠標+鍵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交互方式是屏幕+觸摸,萬物互聯IoT時代,人機交互的方式是自然語音交互、自然手勢交互、腦電波交互以及沉浸式VR、AR交互等。


      IoT需要更智慧的端口,這給顯示產業變局帶來更多的可能。“因為萬物互聯,無處不在以及更智能的需求,對端口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過去的端口只是信息顯示,萬物互聯的端口實現的是人機交互,需要更加智慧的端口,顯示產品作為端口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京東方集團總裁劉曉東說。IoT時代意味著端口無處不在,據統計,2017年全球端口數量為200億,2025年全球的端口是為700億,平均每分鐘新增的端口數量為5000個。這樣的需求變化和巨大的市場,給顯示產業變局提供動力和可能性。


      5G商用也是未來顯示變局的一大機遇。天馬微電子集團副總裁彭旭輝表示,5G意味著網絡傳輸的速率和質量都得到很大改善,使得各種IoT終端的移動性成為可能,移動對顯示的折疊性、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汽車領域,智能駕駛的高速發展也對顯示的高清化、輕薄化、異形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顯示屏幕未來越來越超乎想象。維信諾執行副總裁嚴若媛認為,未來我們將進入“泛在屏”的時代,屏幕會從單純的信息輸出窗口,變為實現萬物互聯以及重新定義人與物、物與物關系的關鍵,不僅僅是服務生活,更是在改變生活方式,其發展會向“熟悉”—“驚喜”—“超乎想象”的方向不斷演進。


      未來的顯示將不僅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還將有更多的變化。去年維信諾舉辦了未來顯示創意設計大賽,有很多創意超乎想象,比如卷軸式筆記本電腦、車載透明抬頭顯示等。無處不在的顯示,未來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而且顯示將集成多種交互功能,甚至包括顯示屏直接發聲。


      變局的方式


      需求的變化,必將帶來創新方式的變化。


      一站式的集成創新成為趨勢。星星科技董事長王先玉表示,明年5G將商用,5G手機的趨勢是大屏、曲面、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5G網絡都要求背板不能使用金屬,因為金屬會影響傳輸,這就意味著正面、背面都使用玻璃將成為5G手機的主流。雙曲面玻璃如何成型?看起來原理簡單,但實現起來很不容易。如果結構件、玻璃再分別從不同的企業選,其結果是質量難以控制。最好的方式是塑膠、玻璃、金屬等在一個工廠里進行集成,實現金屬、塑膠、玻璃一體化。除了手機、筆記本等提供一體化集成方案,星星科技目前也在與奧迪、奔馳等汽車企業合作,并為吉利等汽車企業打造觸控顯示一體化方案。


      延伸產業鏈服務成為新的選擇。京東方集團總裁劉曉東透露,公司正在向智慧端口和專業服務的物聯網公司轉型,針對京東方的主流市場,包括手機、平板、筆記本、顯示器、TV,他們將采取持續提升市場地位的策略。與此同時,發展光電、傳感、分子天線、指紋識別、微流控等技術;除此之外,他們還提供更多的產業鏈延伸的服務,比如最近推出了數字藝術交易平臺,與中國美術館等達成合作,讓用戶在家里通過手機就能欣賞到在博物館才能看到的藝術作品。


      跨界融合帶來新的變數。維信諾執行副總裁嚴若媛說:“現在我們看到的觸摸屏是把顯示屏和鍵盤融合在了一起,屏下指紋的識別是把屏下指紋芯片和顯示屏融合在了一起。有些企業提出全屏發聲的新想法,讓聲音元器件融合在顯示屏里,顯示屏直接發聲。下一步還會有如屏幕與攝像頭融合等更大膽的想法。”


      作為一家擁有350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德國默克現在也希望跨界,在談到未來顯示技術以及如何創造更大價值時,默克光電材料(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隆透露,他們現在希望和建筑業合作,把建筑外窗玻璃變成面板,降低能耗,滿足智能建筑的要求。


      要做前瞻性布局。事實上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一定要在基礎學科領域做更多的布局。嚴若媛表示,要想實現技術引領全球,需要布局前瞻技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以OLED以及LCD顯示為例,這些技術的量產周期非常長,技術研究階段需要8年,中試研究階段需要3~5年,量產開發還需要1~2年。要想在未來實現引領,需要下定決心,還要敢于坐冷板凳,不僅要關注工程問題、產業化問題,還要關注基礎學科,這樣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此外,在研發方面要打造漏斗式的研發體系,即從多種技術到尋找行業爆點到最后形成生產技術。


      建立開放平臺,實現上下游協同創新。韓國顯示行業之所以發展得好,不僅僅是有三星、LG這樣的骨干企業,還因為有一批圍繞著三星、LG,為他們提供上游原材料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的協同合作才有了韓國在平板顯示行業的繁榮。顯示面板企業作為中間廠商應該開放研發平臺,吸引上游原材料企業與下游企業進行聯合研發。


      中國上下游企業應該聯手唱好大合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白為民表示,近幾年是彩電行業發展的關鍵黃金期,3~5年的時間對我們的發展至關重要,未來顯示技術將不斷發展,我們上下游企業必須聯合起來,精誠合作,其中包括材料、面板、整機、節目、軟件企業等等。


      劉曉東同時呼吁,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顯示面板生產基地,改寫了全球產業格局和競爭態勢。但是無序發展極易造成惡性競爭,破壞顯示產業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因此,建議行業要理性投資,政府主管部門及時發布相關的行業信息和數據,建立信息的預警機制,防止投資過熱和決策失誤等問題的發生。(記者 李佳師)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從iPhone13看我國顯示面板供應鏈建設

      從iPhone13看我國顯示面板供應鏈建設

      顯示面板作為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器件之一,近年來已成為智能手機持續發展的創新之源。尤其是AMOLED顯示屏具有柔性化、集成化優勢,帶來了智能手機的形態進步和功能集成。
      2021-10-15
    • VR顯示面板將破千萬塊 OLED為何缺席?

      VR顯示面板將破千萬塊 OLED為何缺席?

      隨著VR硬件設備出貨量的增加,VR顯示面板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顯示行業供應鏈研究咨詢機構DSCC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用于虛擬現實(VR)的顯示面板的出貨量將在2022年首次達到千萬塊級別。今年預計共有1580萬塊面板進入VR應用領域。
      2022-05-05
    • “一帶一路”倡議代表全球化發展正確方向

      今天,我們觀察“一帶一路”戰略的形成和它未來的發展,必須從時代的維度和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與趨勢來深入研究,才能把握好它的深刻內涵和對未來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2017-05-04
    • 物流全球化加速布局 中企

      物流全球化加速布局 中企"出海"正當時

      近年來,國內電商增速逐年放緩,跨境電商則在迅猛發展。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也為我國物流企業加速出海、融入全球供應鏈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7-11-2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