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規模世界第一,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了以設備制造、電站設計建設、運維等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同時,棄風限電、電站建設和發電成本高、海上風電發展緩慢等問題也亟待解決。值得期待的是,未來,在政策提振、產業鏈日趨成熟下,我國風電市場將步入新景氣周期。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要求對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建設。
消息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業內熱議。有業內專家表示,此舉意在通過試水競爭配置風電項目的方式,加速風電平價上網,風電行業即將從“標桿電價”階段進入“競價上網”階段。
競價配置年度開發規模指標
風電新政印發,一些業內人士備感意外。有業內人士不理解,通過競爭配置方式如何分配風電項目?
“風電項目競爭配置的是年度開發規模指標,不是資源開發權。”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目前地方政府采取行政審批的方式,將年度開發規模指標分配給開發企業。而此次印發的《指導方案》實際上是要求地方政府采用競爭的方式來分配年度開發規模指標。
《指導方案》提出競爭配置風電項目分兩類:一類是已確定投資主體的風電項目。對于這類項目,采用競爭方式對已確定投資主體的項目進行新增建設規模配置。另一類是未確定投資主體的風電項目(含大型風電基地)。對于這類項目,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公開選擇項目投資主體。
對此,秦海巖解釋道:“這與之前的‘風電特許權’招標,以及‘光伏領跑者’招標是不完全一樣的,后兩個是政府拿出可開發的資源,通過招標確定開發投資主體。《指導方案》明確了對于政府組織完成風電開發前期工作的場址區域,可以按照這個方式,通過招標競爭方式選擇項目投資主體。而對于開發企業已經與當地政府簽署了風電開發協議,完成了測風、場址勘察等前期工作的項目,只是通過競爭確定列入年度開發指標的順序,資源開發權不因競爭而轉移。值得警惕的是,地方政府不能因此剝奪開發企業的開發權。”
“風電項目的配置并非一刀切全部由競價確定投資主體。”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也認為:“就目前而言,一方面,開發商仍可以選擇與地方政府簽訂開發協議,獲得項目開發權;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導并做好項目測風、勘測、選址、土地規劃、并網消納的項目,則可由政府主導采取以競價方式來確定投資主體。”
加速風電平價上網步伐
目前,我國風電行業實現快速規模化發展,但存在較為嚴重的棄風限電、非技術成本高等問題。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印發的《通知》及《指導方案》,意在解決這兩項不必要的成本,為實現風電平價上網掃清了障礙。
“目前,風電建設管理辦法是地方政府自主確定年度建設規模,并通過行政審批確定具體建設項目,但在具體的指標分配上仍存在標準不統一、不透明、難以公平等問題。這會導致將風電資源配置給不具備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消納條件不能得到有效落實,風電項目建成后不能及時并網。還有可能衍生變相向企業收費等問題,從而增加風電開發過程中的非技術成本。”秦海巖表示。
《通知》提出,尚未配置到項目的年度新增集中式陸上風電和未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并確定上網電價,各項目申報的上網電價不得高于國家規定的同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同時,《指導方案》也將解決棄風限電,消除非技術成本作為項目競爭的前提條件。
張平表示,《通知》及《指導方案》將解決棄風限電,消除非技術成本作為地方政府配置風電開發指標規則和依據,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有利于發現風電的真實成本,加速風電平價上網到來。
推進技術進步加快優勝劣汰
業內人士認為,《指導方案》的印發,意味著引入市場機制,以開啟競爭配置資源的方式。那么作為風電企業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指導方案》對競爭要素提出了要求。包括:對開發企業的能力,包括投資能力、業績、技術能力、企業誠信履約情況進行評價;對設備先進性,包括風電機組選型、風能利用系數、動態功率曲線保障、風電機組認證情況進行;對技術方案,包括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優化技術方案、利用小時測算、智能化控制運行維護、退役及拆除方案、經濟合理性等評價。
“這些競爭要素無疑對風電開放商和設備制造企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海巖表示,開發企業要更重視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選擇風電機組不能再一味壓低設備采購價格,要考慮風電機組的發電效率,增加10%的發電量,比降低10%的價格更有效益;要考慮機組的質量和可靠性,減少運維成本。整機制造企業必須從賣設備向提供解決方案轉變,這需要更多的技術能力,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機組技術水平和質量,同時還要進一步控制成本。
“《指導方案》提出利用引入市場機制倒逼風電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實現優勝劣汰。”張平認為,風電企業要不斷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具備各環節的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包括設備制造能力、EPC總包資質、工程建設優勢與項目運營等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風電企業將會生存下來,經不住市場競爭考驗的企業或將被淘汰。”(記者 葉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