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是遇到了"寒冬"的"至暗"時刻,還是到了超車發展"換道"的"關鍵"轉折?
11月9日,東方國信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電子行業事業部總經理趙紅衛在中國工業報主辦的"中國工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工業互聯網行業、產業、區域市場潛力巨大,就其中的平臺來說,仍然處于尋找天使用戶的階段。
根據互聯網的產品接納周期曲線,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于一般的互聯網產品而言還處于尋找天使用戶階段,下一步還需要跨越巨大的產品接納鴻溝。在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競爭產品由于難以獲取主流用戶的支持而死亡。直到主流用戶接納工業互聯網平臺產品,工業互聯網才會迎來真正的市場爆發。
趙紅衛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非常好的風口,但也處在一個風險的高點。"他判斷,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產業未來將會由資本驅動技術的發展和變革,通過投資并購,實現典型應用的快速放大。
據悉,東方國信成立于1997年,2011年深圳創業板上市,是中國第一家以數據題材上市的公司,"目前已經是工業互聯網行業的國內領先企業"。趙紅衛透露,為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東方國信正在規劃把工業互聯網業務進行分拆單獨上市,讓更多的資本進入工業互聯網行業,助推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
除了吸納資本加速產業發展,當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還體現出幾個共同點:
一是政府引導推動產業變革。目前,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產業是以政府主導,政策引領來帶動產業的整體發展。而企業結合自身資源和技術特點,與地方政府開展各類型的合作。
二是以點到面快速應用落地。工業互聯網應抓住產業痛點,通過核心功能應用的技術突破,從產業的橫向、縱向發展,并最終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東方國信在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立足北京,輻射京津冀向全國推廣。
三是眾創生態加速工業轉型。在企業研發設計類工具、核心業務系統、底層的設備和產品開始上云之后,制造業架構體系發生了革命性變革,"云計算+邊緣計算"成為計算能力新組合,微服務架構成為知識經驗封裝的新模式,工業APP成為新型軟件形式。隨著海量第三方開發者與通用工業APP的出現,將構建以生態為基礎,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制造業生態,不斷鞏固和強化制造業競爭優勢。
趙紅衛表示,工業互聯網聚焦的是挖掘1%增長的意義。1%的增長,從數字上不是很大,但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也正在向制造強國、創造強國發展,產業1%的增長,將對宏觀經濟和整個GDP的增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全球工業龍頭企業搶先布局工業互聯網的探索和實踐,圍繞"智能機器+云平臺+工業APP"功能架構,整合"平臺提供商+應用開發者+用戶"生態資源,搶占工業大數據入口的主導權、培育海量開發者、提升用戶粘性,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制造業生態,不斷鞏固和強化制造業的壟斷地位,搶占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就國內來看,中國工業互聯網建設雖然剛剛起步,但各地工業互聯網產業風起云涌。上海、重慶、廣東、江蘇、浙江、河南、福建等地紛紛制定配套實施方案,工業互聯網平臺區域集中度凸顯。據統計,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山東,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分別為15個、12個、9個、7個、6個、6個,約占全國平臺總數的73%。(周冰)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