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醫藥制造業分析預測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1





      搶抓機遇 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國醫藥制造業分析預測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醫藥行業對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醫療保健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醫藥行業越來越受到公眾及政府的關注,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作為醫藥行業中的重要一環,醫藥制造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研發周期長等特點,對其發展進行預測及分析意義重大。近期,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19~2023年中國醫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對我國醫藥制造行業發展進行了分析預測。
     
      有利因素
     
      (一)利好政策相繼發布
     
      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等政策發布之后,2017年7月1日,我國首部《中醫藥法》正式落地實施。該法旨在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
     
      2017年10月8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從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藥品創新和仿制藥發展、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加強組織實施6方面提出36條具體意見,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隨后,《中成藥規格表述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等規范管理性文件相繼發布,體現出我國政府對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
     
      (二)醫藥市場需求增長
     
      在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全面二孩政策開放、政府持續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大健康產業推動醫藥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醫藥產品需求市場不斷增長,醫藥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醫療保健作為人們的一項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特征。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相應提高,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醫療保健需求上升,從而拉動藥品需求。
     
      近年來,老年病、慢性病和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增長,這些驅動因素將持續存在,并繼續推動形成巨大的藥品市場需求。此外,我國人均醫療支出水平仍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未來,醫藥市場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三)資本市場環境逐步改善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公開發行股票、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醫藥行業成為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為技術創新、開拓市場、兼并重組和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風險投資分散了新藥研發的風險,有力地支持了醫藥技術創新活動。
     
      上述背景對醫藥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明確的推動意義,行業內的重組整合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不利因素
     
      (一)技術研發創新不足
     
      我國現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制劑生產國。但是,醫藥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醫藥產業起步晚、基礎差,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成熟市場有較大差距。化學制藥行業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化藥創新藥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周期長的特點。化學藥品的生產需符合嚴格的技術標準,對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的要求較高。
     
      目前,國際領先的化學制藥企業掌握著先進的化學合成工藝,具備較強的專利優勢和技術優勢,創新藥基本由其壟斷,憑借專利保護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技術領先。我國化學制藥行業起步較晚,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以低技術附加值的低水平仿制為主,研發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仿制藥行業競爭力差
     
      我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已有的藥品批準文號中95%以上為仿制藥,但我國仿制藥行業競爭力不高。雖然國內仿制藥市場規模達5000億元,但是行業集中度指數(CR)極低,印度CR8為52.31%、美國CR8為52.96%,我國CR8僅為18.82%。同時,我國仿制藥行業存在的低水平仿制和惡性低價競爭現象十分嚴重,且仿制藥絕大部分品種還存在大量的重復批文,市場環境相對惡劣。由于過去我國批準上市的藥品沒有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強制要求,導致有些仿制藥在療效上與原研藥存在很大差距,行業盈利能力差,毛利率等指標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國際競爭力差。
     
      (三)轉型升級壓力增加
     
      一方面,由于環境和資源約束加強,國家對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產品的質量標準和環保標準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近年來政府一系列藥品價格調控政策的實施,使藥品整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制藥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目前,在監管、市場等各個方面醫藥企業較以前承受著更大的壓力,隨著研發、生產到流通的產業鏈各環節標準的提升和監管的強化,行業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相當數量的企業面臨淘汰。醫藥行業分化趨勢逐漸明顯,整個行業正在加速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
     
      市場預測
     
      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28185.5億元,同比增長0.44%;2018年1~9月,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8203.7億元,同比減少16.17%。預計2019年,我國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8333億元;未來5年(2019~202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53%,2023年將達到39313億元。
     
      2017年1~12月,醫藥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3314.1億元,同比增長10.36%;2018年1~9月,醫藥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2305.9億元,同比減少4.71%。預計2019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利潤總額將達到3430億元;未來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39%,2023年將達到5473億元。(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供稿)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