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核心技術缺失、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亟待構建、企業國際開源影響力有待提升、產業人才結構性短缺、產業生態建設與國際影響力不匹配等問題成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 2019年,行業將加快轉型調整,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仍然是主攻方向,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成為產業發展新支柱,開源軟件持續引領信息技術創新,企業國際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2018年,在國內產業加快變革調整背景下,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同比增速達到15%。展望2019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加快轉型調整,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仍然是主攻方向,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成為產業發展新支柱,開源軟件持續引領信息技術創新,企業國際化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面臨著國內經濟持續放緩、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調整等重大壓力和挑戰,預計2019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產業核心技術缺失、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亟待構建、企業國際開源影響力有待提升、產業人才結構性短缺、產業生態建設與國際影響力不匹配等問題成為行業發展道路面臨的關鍵問題。
核心競爭力不強
工信部賽迪智庫認為,2018年,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背景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步入穩中向好發展階段。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在研發創新方面,企業多進行跟隨式創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面臨技術瓶頸,存在技術儲備和技術來源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突出問題。重要信息系統、關鍵基礎設施中的核心技術產品和關鍵服務還依賴國外,軟件、芯片、標準等方面的自主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目前還是處于跟隨式發展階段。
我國工業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工業互聯網發展生態亟待構建。主要體現為:工業系統建設落后,數據匯聚難度大;工業知識體系不健全,應用創新能力弱;工業云應用平臺缺失,核心支撐能力受限。隨著開源逐漸成為全球信息技術創新和軟件產品創新的重要手段,各大企業對開源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但相比國際大企業,中國企業在全球開源世界中的影響力和貢獻度不足。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經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領軍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緊缺,軟件人才結構性短缺導致供給能力不足正成為我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我國在支持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資金、政策、龍頭企業、人才、公共服務體系、知識產權保護等生態環境方面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導致產業國際競爭優勢不足,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
加大技術創新支持力度
面對核心技術缺失,工信部賽迪智庫提出加大核心技術創新支持力度。
準確研判新形勢下我國軟件產業發展亟待突破的核心技術范圍,扎實推進軟件“鑄魂”工程、“工業技術軟件化”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著力突破操作系統、數據庫、高端工業軟件等關鍵共性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全力扭轉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局面。
適時評估我國戰略性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水平,建立完善核心技術長效跟蹤推進機制,大力支持技術領先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搶占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以標準引領技術創新前沿,打破長期以來我國核心技術創新跟隨式發展的格局。
著力打造核心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以核心技術突破為目標建設軟件領域的國家級創新中心,開創核心技術創新從意識雛形到產品體系全生命周期的平臺型服務模式,完善軟件核心技術創新生態。
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
面對產業新局勢,工信部賽迪智庫提出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
加速推進傳統工業的智能化評估診斷和升級改造,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設備層和網絡層兩大基礎,以智能化生產和網絡化協同夯實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基礎環境。
持續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強化標桿效應,樹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實體端和系統端兩大支撐,以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化延伸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生態體系。
充分認定工業互聯網領域復合型人才的社會價值,探索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的人才服務模式。
積極應對國際競爭壓力
面對國際影響力較弱的局勢,工信部賽迪智庫提出提升企業的國際開源影響力,構建開源軟件發展新生態。
及時跟進國內與國際開源發展動態與趨勢,適時出臺開源相關的專項政策,充分認識軟件開源發展的社會價值,積極開展對開源貢獻的專項評估,建立安全監管標準體系,鼓勵國內企業與開發者遵循開源的發展模式和基本規則,持續優化軟件開源發展環境。
緊緊圍繞我國產業發展現狀和需求,面向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特色行業領域,建設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加快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對開源人才的聯合培養,促進開源軟件在日常科研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與推廣。
切實加強開源領域的國際合作,大力支持中日韓開源聯盟建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領域的開源發展,鼓勵三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創新企業踴躍參與,探索構建中日韓開源合作新機制。
加快產業人才培養引進
面對人才短缺問題,工信部賽迪智庫提出加快產業人才培養引進,化解人才短缺突出矛盾。
緊緊圍繞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強產學研對接與合作,會同教育部門探索適應產業發展新形勢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系統架構師、系統分析師、項目管理師等高端人才培養,突破產業發展緊缺型人才不足瓶頸。
科學評估我國軟件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建立軟件人才培養訓練與實踐相結合的長效機制,打造軟件從業人員積淀與提升交互的螺旋式職業發展模式,推進軟件人才的跨領域知識更新,打破產業發展復合型人才緊缺障礙。
客觀評價當前技術壁壘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充分發揮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等人才引進政策優勢,加強對海歸型軟件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引進,積極探索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高層次人才服務新機制,為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環境。
加強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面對產業生態建設差距,工信部賽迪智庫提出以下建議:
充分發揮以軟件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為代表的引導作用,搭建軟件企業與實體經濟企業的對接平臺,按照特色領域建設專業型軟件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融合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全流程的支撐服務。
密切跟蹤和研究國際標準化動態,加強國際標準化戰略布局,按照技術研究、自主制定、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和產業化推進五大環節統籌發展的原則,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開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標準化研究制定工作,建設軟件領域的標準化服務平臺,繼續做好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
探索建立細分領域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可復制的樣板工程,因地制宜的向全產業鏈推廣實施,提升我國安全可靠軟硬件產品成熟度,深入推進安全可靠信息系統推廣應用。(任可欣)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