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等數據總體保持增長、環比有所回落。對此,人民銀行相關人士進行了解讀。
央行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少增1615億元。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080億元。
對此,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觀察貨幣信貸數據的變化趨勢要拉長時間窗口,不能只看一個點。從總量和結構數據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1月至4月,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總體是回升的,體現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而部分數據環比回落和季節性因素有關。
數據顯示,1月至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82萬億元,同比多增791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5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3萬億元。
“從往年規律來看,新增貸款3月末沖高后4月份往往會回落,今年4月環比回落也是合理的。”孫國峰介紹,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3.12萬億元,同比增長13.5%,這個增速是過去一年多以來的次高點;新增人民幣貸款保持在1萬億元以上,說明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依然穩固。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張文紅表示,4月原本就是貸款投放的“小月”。今年一季度企業貸款集中投放,力度明顯高于上年同期,這導致4月的“小月”效應更突出。不過,分析數據可以看出,信貸結構持續改善,大型銀行的小微、民營企業貸款保持同比多增的態勢,家庭部門的杠桿率更加穩定。
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中長期貸款占比為68.6%,比前3個月提高了0.5個百分點;4月末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17.5%,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
另外,張文紅認為,社融增量環比回落,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也與今年信貸投放的節奏跟去年不同有關。社會融資規模總體還是延續了反彈態勢,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然較大,目前實體經濟融資狀況較2018年有明顯改善。
人民銀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松緊適度,做好逆周期調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面對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我國貨幣政策應對空間充足,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內外部不確定性。”孫國峰說。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