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牢手中的飯碗,中國靠什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02





      盛夏時節,從南到北,廣袤田間一片豐收圖景。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再次向世人證明中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定力和信心。


      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大國,中國是如何“養活”自己的?端牢手中的飯碗,中國靠的是什么?“我們靠的是不斷提升耕地質量,靠農業科技支撐和推動,靠不斷拓寬食物來源渠道。”在農業農村部6月2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如是說。


      糧食產量邁上13000億斤臺階


      近期,《十四億人的口腹之欲是如何滿足的》一文在網上廣泛傳播,受到社會熱議。“這充分說明了大家都非常關心近14億人吃飯的問題。”廣德福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人多地少是我們的國情,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業的首要任務。


      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等多種舉措,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目前糧食產量邁上13000億斤臺階,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等大宗農產品供給量顯著增加。


      “18億畝,這是我國的耕地紅線;15.46億畝,是我們永久基本農田數,要實施特殊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10.58億畝,是我們劃定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8億畝,是我們要建設的高標準農田數,目前已建成6.4億畝,建成后耕地質量可提升一至兩個等級。”廣德福以幾個數字生動地說出了我國對于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做出的努力。


      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58.3%,農作物品種實現了大規模的更新換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68%。這些軟硬件設施的升級,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


      此外,我國有廣袤的山區、林地、草原、海洋等,物種資源豐富,通過積極引導農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挖掘各種資源的生產潛力,推動食物來源的多渠道、多品種、多樣化,更好地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需求。


      “米袋子”“菜籃子”充足


      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的市場供給情況如何?未來農產品價格是否會有所回落?


      對此,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供應總體充足,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為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稻谷、小麥供需平衡有余,價格繼續保持穩定;玉米拍賣成交活躍,價格止跌企穩;大豆、棉花、食用油、食糖供需寬裕,價格穩中偏弱;水果、豬肉等部分‘菜籃子’產品價格階段性漲幅較大。”唐珂說。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1到5月我國農產品批發200指數均值為114.5,其中“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6.5,高于前兩年同期水平,但仍低于2016年同期。


      “水果價格持續走高,主要是由于蘋果、梨這兩個大的品種主產區在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天氣,減產幅度較大,加之今年春季南方荔枝等部分熱帶水果減產,短期內市場供給偏緊。”唐珂說,6月份以來,隨著西瓜、甜瓜等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價格開始出現回落勢頭,后期有望逐步進入季節性下行走勢。


      唐珂表示,豬肉持續高位運行,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與周期性因素疊加影響,今年上半年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降幅較大,市場供給階段性趨緊。由于生豬產能恢復需要周期,后期豬肉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


      “目前夏糧產量、質量雙豐收,秋糧面積穩、長勢好,稻谷、小麥、玉米庫存較為充足,南美大豆豐產、國產大豆面積增加、大豆供給有保障,蔬菜、水果等多數鮮活品種生產形勢正常,后期我國農產品市場平穩運行有堅實的基礎。”唐珂的話傳遞出對于保障市場供給的信心。


      贏得全年糧食豐收主動權


      目前,全國夏收基本結束,夏糧豐收到手,實現了全年糧食生產的良好開局。從整體看,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產量占全年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秋糧生產形勢如何,奪取豐收是否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回應說,秋糧面積穩,田間長勢好。目前夏播已過七成,預計今年秋糧播種面積達到12.8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這奠定了秋糧豐收的基礎。同時,秋糧生產還面臨旱澇災害和病蟲危害。


      潘文博介紹,目前,草地貪夜蛾已在1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發現,發生面積約500萬畝,呈點片狀發生,有向北擴展的態勢,由于前期防控及時有力,目前擴散速度有所放緩。


      農業專家分析,7—8月是西南季風最強的季節,也是草地貪夜蛾隨季風向北遷徙的關鍵季節,黃淮海地區玉米將進入生長旺季,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要抓好田間管理,抓好防災減災,重點防范東北夏伏旱和南方洪澇,抓好病蟲防控,特別是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潘文博說。


      “可以說,我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總體上是充足的,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供給是有充分保障的。”廣德福說,總體看,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有條件、有希望。(記者 李慧)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如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如何建設糧食產業強國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納入糧食產業經濟統計的企業2 2萬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 9萬億元;有8個省份糧食產業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其中山東達到4000億元,安徽、江蘇、湖北、廣東4省超過2000億元。
      2018-08-22
    • 我們有能力端穩自己的飯碗——如何看待糧食供給能力

      我們有能力端穩自己的飯碗——如何看待糧食供給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國糧食連年豐收,總產量一直穩定在1 2萬億斤以上。牢牢端穩了飯碗,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了主動。
      2019-08-15
    • 端牢“中國飯碗”的核心密碼

      端牢“中國飯碗”的核心密碼

      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 2萬億斤以上,三大谷物自給率超過98%,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 4億畝……70年的變革與發展,深刻改變了我國農業農村面貌,農業發展擺脫了底子薄、積累少、“靠天吃飯”的局面,站上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
      2019-08-17
    • 透視糧食生產“十五連豐”

      透視糧食生產“十五連豐”

      豐收背后,我國農業發展的底色更濃、成色更足。70年的變革與發展,深刻改變了我國農業農村面貌,農業發展不僅擺脫了底子薄、積累少、“靠天吃飯”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
      2019-10-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