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如何引領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18





      2018年11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近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印發。站在新的起點上,長三角要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該如何深入展開?中央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予了“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使命,三省一市如何在落實過程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和跨區域合作的路徑模式?

      戰略定位: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應勇透露,上述綱要明確了中央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定位,概括起來就是“一極三區一高地”,也就是要通過一體化的發展,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長三角一體化體現出國家區域戰略發展新高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范恒山指出,從區域發展戰略的演進角度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的提出是十八大以來所推行的以“一體聯動、協同發展”為實質內容的區域戰略的一種必然的邏輯延伸;從內容上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是迄今為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政策部署安排的一個制高點,為在更高層次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乃至國家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

      三省一市迅速推動多方面落實

      號角吹響,長三角區域各地迅速行動。三省一市已積極以地方規劃引領,示范區建設先行,在一體化制度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了多方面嘗試。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馬春雷透露,三省一市目前都在做實施方案,“我們一方面在編制總體方案,另一方面也是把確定的長三角一體化三年行動計劃中的320項重點工作具體化,逐項實施。希望把一體化制度創新在小區域試點后,推廣到更大范圍中去。”

      6月21日,浙江省率先發布《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行動方案》。方案結合浙江實際,啟動實施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務等九項重點任務。

      在覆蓋了滬蘇浙交界區域的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的示范區,一批一體化改革措施已經率先落地,重點改革措施包括規劃、土地、投資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政策、生態管控、公共信用等。“我國改革開放中一條最基本的經驗就是先找一個地方試試,效果好了,成功了,再大面積推廣。這就是先行先試、探索帶路的作用。”馬春雷希望,在示范區盡快形成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為國家區域合作先行探路。

      高質量發展方面,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綠色的新發展理念得到踐行。以創新發展為例,近日在安徽蕪湖閉幕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啟動了一批科創和產業合作平臺,簽署了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實際上,長三角區域的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能夠相互補充。三省一市深化分工合作,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把各自優勢變為區域優勢,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效能和核心競爭力。長三角可將包括上海在金融和國際化方面的領先經驗、江蘇制造業的雄厚基礎、浙江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優勢以及安徽數量龐大的創業創新群體在內的資源進行整合,強化聚合協同效應,提升分工合作效能,推進優勢互補、錯位布局,最終實現“1+3>4”的高質量發展局面。

      為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探索路徑

      站在新的起點上,長三角要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需要把握一些什么樣的核心要求?在整體上需要走什么樣的路徑?更重要的是,中央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予了“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使命,三省一市如何在落實戰略過程中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和跨區域合作的路徑模式?記者綜合多位專家學者觀點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

      首先是細化明晰各項功能定位。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明晰不同城市、不同產業、不同區域的功能、目標、定位,從而才能形成分工合理的區域空間格局,為分工協作打好基礎。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談到,過去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偏重于對外開放,而對內開放存在不足。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推進,未來對內開放程度決定了對外開放的水平,應避免把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成普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或者一般的高技術園區。將示范區建設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應該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主要功能定位。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郝壽義認為,長三角高質量的一體化,在目標設計上,要由經濟合作單一目標上升為經濟、社會、生態合作的綜合目標;其中,關鍵在于要明確主導目標,注意理清多重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

      其次重在補短板。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面對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短板在哪兒?范恒山認為,其主要在四個方面:第一,從思想上看,由行政區劃限制所形成的“一畝三分地”決策思維仍然在一些政府部門普遍存在,一體化所需要的全局意識、統籌決策還沒有全面地、真正地樹立起來。第二,從地理上看,長三角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安徽省與其他兩省一市存在明顯差別。第三,從人群方面看,長三角區域城鄉間人口基礎性財產、現實個人勞動所得與社會公共服務所獲等關鍵方面相差較大,在有的地區,甚至還存在為數不少的貧困人口。第四,從領域來看,在合作交流全面展開的同時,幾乎在各個方面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阻隔和分割。受體制、利益等約束,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存在“斷帶”或對接不足的問題。

      第三,細化區域政策的空間尺度。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要確定實施抓手,細化區域政策的空間尺度。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建議可以從兩個層面考慮:

      一是先行推進都市圈一體化,進而推動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改革委不久前發布了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規模和一小時通勤圈的地域范圍。由于有了明確的標準和相對較小的空間尺度,它實際上成為推動大城市群一體化的重要步驟和抓手。因此,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也應以建設現代化都市圈作為引領,重點培育發展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寧波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

      二是試點示范區建設。設立試點示范區可以縮小范圍或尺度,有利于一體化體制機制的探索。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制度性安排和實際推進上都取得了進展,尤其是突出了創新主題并把三省一市的9個城市(區)考慮進來。蘇浙皖交界地區可考慮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實驗區。這個區域有6個縣,每個省2個縣,還有上海的一塊飛地,區域代表性非常強,所以這個地方能夠在推進一體化方面做很多探索,如消除斷頭路和瓶頸路、生態共保共治、產業園區共建、人口戶籍流動共管、社保和公共服務的對接互認等。但探索的主題應該是綠色發展,因為區內的安吉、郎溪、廣德、長興、溧陽、宜興,生態環境都非常優良。設立蘇浙皖交界地區長三角一體化綠色創新發展試驗區,可以在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上發揮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


      轉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多層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世界級產業集群將分布在這些領域

      多層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世界級產業集群將分布在這些領域

      “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中,“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被放在首位,這也意味著長三角地區既要實現有速度的增長,又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提升長三角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2019-12-03
    • 長三角一體化還需擊碎哪些壁壘?

      長三角一體化還需擊碎哪些壁壘?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12月1日公布。《綱要》對提高長三角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乃至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2019-12-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