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趨緩 5G產業鏈加速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22





      今年1-5月,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為9.4%,營業收入4萬億元,同比增長6.4%,產業發展增速放緩。在企業主體和行業管理的協調推動下,預計下半年行業整體增長情況將在上半年增速上有所緩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在9%左右。


      上半年情況綜述


      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增速有所放緩


      從增加值增速看,較往年高增速明顯放緩。1-5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僅為9.4%,自2010年以來,電子信息制造業同期累計同比增速第二次進入10%以下運行區間。


      從收入增速看,較2017、2018年有所放緩。1-5月,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4萬億元,同比增長6.4%,較2018年同期(9.2%)、2017年同期(14.0%)分別降低2.8個、7.6個百分點。


      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同期工業增速


      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同期工業增速。與全國工業平均增速相比,1-5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增速(6%)3.4個百分點,與工業平均增速的差距逐步縮小。


      從近年來與工業平均增速的差距看,2019年與工業平均增速的差值(3.4個百分點)分別較2018年同期差值(5.9個百分點)、2017年同期差值(7個百分點)下滑2.5個、3.6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拉動作用減弱。


      各項費用增長加速 利潤額與增速雙雙下降


      利潤總額、增速雙降。1-5月,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305.7億元,為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人工、土地、利息、營銷等各項費用上升是電子信息制造業利潤大幅下降的核心因素。


      各項費用增長加速。一是利息費用拉動財務費用大幅攀升,1-4月,行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6.4%,為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值。二是營業費用增勢明顯提高,1-4月,行業營業費用同比增長15.6%,費用額創歷史最高值,增速為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固定資產投資放緩 民間投資高于行業增速


      電子信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放緩趨勢。1-5月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同比增長 6.2%,分別較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同期回落8.4個、22.8個、2.5個、13.8個百分點。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高于行業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6.6%,高于行業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0.4個百分點;1-5月行業投資增速較1-4月加快1.8個百分點,環比增速仍有向上趨勢,反映出市場對電子信息產業仍保持較強的投資信心。


      出口交貨值增速趨于放緩 處于近三年較低水平


      出口交貨值增速僅為去年同期增速六成。1-5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增速為4%,較去年同期(7.4%)降低3.4個百分點。


      得益于全球化的市場和分工,從早期的出口加工型產業起家,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一直增長較快,國際金融危機前保持30%以上的增長,2010年后逐漸降至10%以下,2017年后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并快速增長。但今年1-5月數據預示此增長態勢可能中斷。


      消費電子需求延緩 國內品牌海外逆市突圍


      手機市場需求持續放緩,競爭格局出現顯著變化。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持續低迷,據Gartner數據,第一季度銷量(3.73億部)同比下降2.7%。手機銷量排行已發生顯著變化,第一季度華為銷量(5843萬部)趕超蘋果(4457萬部),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PC銷量延續下滑態勢,國內品牌逆市上揚。全球PC市場銷量持續低迷。PC市場在經歷連續六年出貨量下降后,2018年第二季度迎來增長,第三季度持平,第四季度再次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延續下降趨勢。據Gartner最新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銷量降幅4.6%。重點企業"領頭羊"地位進一步鞏固。出貨量前三位的聯想、惠普和戴爾保持增長,聯想增幅最大(6.9%)。


      彩電國內市場規模收入雙降,海外市場逆市增長。彩電銷量、銷售額持續縮小。第一季度彩電零售量同比下降4.1%,零售額同比下降15.7%。 國內品牌積極提升市占率的勢頭強勁。第一季度出貨量增長的均為國內品牌,TCL、小米出貨量增長迅猛,小米、創維排名超越索尼。


      中國大陸新型顯示市場份額提高


      電子元器件整體生產有所回落。集成電路產量大幅回落,1-4月同比下滑6.7%,增速較上年同期(13.6%)降低20.3個百分點。電子元件產量出現"斷崖式"下滑,1-4月同比下降31.2%,增速較上年同期(21.1%)大幅回落52.3個百分點。光電子器件同比下降2.4%,增速較上年同期(1%)回落3.4個百分點。


      大陸面板市場份額持續提高。據IHS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60英寸及以上LCD面板出貨量較2018年同期大幅增長34.5%。其中,大陸廠商增長最快,增速達1167%,市場占有率較去年同期(3.6%)增長近10倍。


      下半年走勢判斷


      下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將在9%左右


      判斷一:上半年產業增長較為嚴峻,預計下半年有所回暖。上半年未有明顯的內需刺激因素,代表性產品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不容樂觀。但在企業主體和行業管理的協調推動下,預計下半年行業整體增長情況將在上半年增速上有所緩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在9%左右。


      判斷二:5G等領域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在5G網絡部署和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趨勢推動下,將釋放出較大需求空間。5G有望進一步推動移動通信基站等設備投資以及手機等產品需求。


      判斷三:警惕外貿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引致的突發性變化。展望下半年,外部經貿環境不確定性陡增,產業鏈整體外遷、對外技術合作等層面正在顯現新的動向,值得密切關注、強化分析、持續突破,為產業發展提供積極支撐,全面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穩步發展。


      5G建設全面提速 產業鏈各環節加速發展


      隨著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5G網絡建設進程將加快,5G產業鏈各環節將加速發展,拉動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帶動5G終端和設備生產進一步提速。


      三大運營商5G投資快速攀升。2019年6月,中國移動連續開出三筆5G訂單,采購金額超過194億元,較原計劃有所提高。今年三大運營商在5G方面的投入將高于預期的340億元,有望超過400億元。


      基站建設步伐加快。2019年6月,深圳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建成超過1萬臺5G基站,高于年初目標3000多臺。今年國內基站建設量預計將達到15萬臺,高于年初預期的50%,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目標為1萬臺以上。


      終端設備商用在即。中國移動將采購1.71萬臺5G終端設備,并開始進行規模測試。華為、中興、小米、OPPO、vivo等廠商的5G手機已進行入網測試,首批5G商用手機即將在國內上市。


      在關稅打擊面擴大下 謹防產業鏈整體外遷


      若關稅打擊面進一步擴大,將導致電子信息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整機及配套企業加快產能外遷步伐,部分外商暫緩或改變原定投資計劃。


      成本提升:企業成本優勢將被關稅成本抹平。2500億美元商品在25%關稅下成本優勢被削弱,若3000億美元加稅獲得通過,對美出口的446億美元的手機、411億美元的電腦以及114億美元的電視和顯示器也將失去制造成本優勢。


      產能轉移:高低端代工企業將加快國外設廠步伐。基于降低企業成本、市場風險等因素考慮,大量整機、ODM/OEM企業已開始全球化布局,將制造基地外遷至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等地。小米、TCL、聯想等企業計劃布局海外制造基地。富士康等企業將產能轉移至印度工廠,和碩、仁寶也已啟動在東南亞的生產基地。在整機和代工企業產能轉移加速影響下,未來配套企業產能同步轉移的可能性較大。


      外商投資:代表性外資企業投資放緩。上半年外資企業投資信心受到一定影響,有些電子信息企業回國投資,樂金電子等韓資企業暫停擴大產能計劃。伴隨下半年商務部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大外國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外商投資信心有望進一步增強。


      技術圍堵進一步升級 對外合作難度加大


      隨著新興領域國際間競爭逐步加劇,全球經貿不確定性隱憂增強,下半年我國電子信息企業對外合作難度預計將持續加大。


      國際競爭圍堵加劇。5G領域:美、德、日、澳等32國和4個全球移動網絡組織發布非約束性協議《布拉格提案》,以"供應鏈安全"為名,通過聯合盟友制定行業標準和運行規則,從而主導行業治理政策。人工智能等領域:美限制中國企業參與AI投資,發布法案限制AI出口;限制人工智能、微處理器、量子信息等專業學者赴美學習或學術交流。


      企業間合作難度加大。限制領域:部分企業雖未進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但其與合資公司在關鍵領域的合作明顯受阻。合作方式:更多企業面臨限制性的措施,在技術轉讓、技術交流、海外并購、企業合作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阻礙。(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