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5%,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8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顯示非制造業總體保持擴張勢頭,增速略有加快。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
與此同時,從非制造業PMI分類指標來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服務業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從行業大類看,鐵路運輸業、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58.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業務活動較為活躍。道路運輸業、其他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收縮區間。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1.2%,比上月上升3.0個百分點,建筑業景氣度提升。
國內需求疲軟影響制造業PMI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制造業PMI較上月小幅回落。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8月制造業PMI主要特點:一是生產延續擴張,市場需求總體承壓。近期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新訂單指數為49.7%,略低于上月0.1個百分點;但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2%,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二是重點行業發展穩定,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高于制造業總體1.7和1.4個百分點。三是大型企業保持擴張,小型企業景氣回升。大型企業PMI為50.4%,連續兩個月高于臨界點,是制造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四是工業生產價格有所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均有所下降。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蘇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自2018年3月以來,制造業PMI就進入了波動式下行區間,這不排除受貿易摩擦影響的因素。由于受貿易摩擦的影響,國外企業搶進口,國內企業搶出口,導致7月份中國對外出口額同比增速出現小幅上漲。隨著國內外形勢不確定性的增加,企業對外來預期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導致8月制造業PMI小幅下降。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8月制造業PMI小幅回落,分項指標較7月多數出現小幅惡化,主因是需求相關指標收縮。8月新訂單指標小幅回落0.1個點至49.7%,但出口新訂單由于搶跑或者匯率貶值有所改善,上行0.3個點達47.2%,這說明內需是當前需求偏弱的主因。與此吻合的是,PMI進口指數明顯下行0.7個點。
此外,8月原材料庫存指數小幅下行至47.5%,產成品庫存榮枯線下回升0.8個點至47.8%,去庫存進程仍在延續,但由于需求弱化,產成品去庫存邊際惡化。對比新訂單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前者小幅回落,但后者明顯上升,導致供需缺口(新訂單-產成品庫存)再度下降,預示著后續經濟仍然面臨壓力。
與此同時,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也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制造業PMI回落主要是受到去庫存周期,以及國內需求疲軟的影響。其中,原材料庫存下降了0.5個百分點,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去庫存壓力,而新訂單指數回落0.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下,表明內需仍相對較弱。從結構上看,大中企業的PMI回落,小企業略有回升,前期對于小企業的支持政策有所體現。
非制造業PMI發展符合規律
8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顯示非制造業總體保持擴張勢頭,增速略有加快。對此,趙慶河表示,非制造業PMI主要特點在于服務業擴張速度放緩,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擴張區間。近期臺風、暴雨等不利天氣頻發,道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旅游等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商務活動指數環比、同比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對市場發展預期保持樂觀。
蘇劍指出,從具體構成來看,與制造業PMI表現不同,非制造業PMI顯示非制造業總體保持擴張勢頭。僅單月來看,8月較7月份上漲0.1個百分點,并沒出現大幅波動,屬于正常波動范圍。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轉變,在不出現大的變化條件下,非制造業PMI長足發展是符合規律的,是趨勢性的。
在花長春看來,8月非制造業PMI有所改善主要是因為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非常強勁,較上月增加3個百分點達到61.2%。建筑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4.0%,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表現建筑業對市場預期樂觀程度仍在提升。服務業PMI較7月份下行0.4個百分點,但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達52.5%,其中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位于58.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業務活動較為活躍。
“非制造業PMI略有回升,總體呈現擴張趨勢,但從結構上看,受益于財政政策加大提效,建筑業回升最為明顯,是非制造業回升的主要拉動力,而新訂單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回落,接近榮枯線附近,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仍需要進一步激發。”劉哲進一步說道。
未來PMI走勢有望擴張
8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在53.0%-53.4%區間小幅波動,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1.9%和53.8%,環比一落一升。
對于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未來走勢的變化,蘇劍認為,對于制造業PMI來說,短期內很有可能會繼續滯留在下行區間,難有大的改變。但隨著中國對長期發展戰略的明朗化,政策措施的落實,長期來看制造業PMI存在上行空間。對于非制造業PMI來說,短期內不排除進入下行空間的可能,長期走勢依然是擴張的。雖然,長期來看,非制造業的繁榮發展是符合歷史規律的,但短期內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實體經濟基本面上的不支撐,非制造業PMI在短期內也存在下行壓力。
“展望下一階段,我們預計制造業PMI將在筑底,而非制造業PMI總體上保持較為強勁的態勢。制造業將在相當長時間里筑底、磨底(49-49.5%區間)。一方面PMI顯示后續壓力仍在,庫存指標反應出產成品庫存在需求惡化的背景中去化速度或可能受阻,庫存運行的底部時間或有可能延長;疊加當前房地產調控趨緊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后續需求因素不確定性較大。但另一方面,7月工業企業利潤單月轉正,或步入弱復蘇階段,8月價格剪刀差(產成品價格-原材料購進價格)進一步對企業盈利復蘇形成支撐。同時,我們也看到制造業PMI自2010年以來,49點位相對牢固,除2008年金融危機以外,每次觸底都位于49%。”花長春進一步指出。
在劉哲看來,當前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外部環境出現了明顯變化,企業家信心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制造業PMI底部震蕩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隨著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的加大,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以及前期減稅減費政策的落實,預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有望在四季度走穩。(見習記者 寧婧)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