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明確“非標”界定標準 超預期嚴格!影響有多大?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0-14





      資管行業迎來又一重磅文件,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標準終于明確。

      10月12日,作為資管新規的重要配套細則,央行發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認定規則》”)發布,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1月10日。

      《認定規則》一經發布,在業內引起最大關注的,莫過于其中對“非標”資產的羅列,尤其是明確“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為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此前市場還預期銀登中心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北金所的債券融資計劃能夠正式獲得標債資產的身份認定,以此實現“非非標”轉標,現在這條路子也被堵住了,有業內人士甚至點評為“幻想破滅”。

      先看《認定規定》中的幾項重點規定:

      1、除了公認的幾類金融產品種類屬于標債資產外,《認定規則》對于其他債權類資產被認定為標債資產,提出需同時滿足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記獨立托管等五大條件。這五大條件與資管新規給出的原則性要求一致。

      2、明確標債資產的認定需要向央行提出申請,申請主體為債權類資產提供登記托管、清算結算等基礎設施服務的基礎設施機構。

      3、明確提出以下幾類債權資產為非標資產: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貸資產流轉和收益權轉讓相關產品,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憑證,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債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以及其他未同時符合標債資產認定五大條件的為單一企業提供債權融資的各類金融產品,是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4、設置過渡期安排,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對于《認定規則》發布前存量的“未被納入本規則發布前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統計范圍的資產”,可豁免非標資產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對于發布后新增的,不予以豁免。

      看點一:打破幻想,銀登中心、北金所等債權資產認定為非標

      《認定規則》不僅對標債資產的認定,明確提出需同時滿足五大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資管新規發布后市場分歧較大的部分債權類資產究竟該算“非標”還是“標”給出明確界定。

      “銀登中心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北金所的債權融資計劃,這類債權類資產在資管新規發布前沒有明確算作非標資產,以往業內都把它們看作是‘非非標’,市場上對于資管新規發布后對其認定就較為模糊,大家一直在等監管部門的正式界定。業內之前也期待這類資產能被‘正名’為標債資產,但《認定規則》明確把它們劃為非標資產,還是有些超出市場此前預期,打破了很多人的幻想。”北京一資管行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對于非標的認定業內反映不一,有的認為超出市場預期,但有的認為雖然標債資產的認定標準設置的更為嚴格,但高門檻的界定利于資管行業回歸本源。上海一股份行資管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表示,《認定規則》對標債資產的認定范圍比之前更嚴格,但此前一些非標資產、“非非標”資產透明度不高,對于一些界定模糊的資產不少機構甚至對外自己宣稱都是標債資產,行業標準的統一性較差,這并不符合資管行業凈值化轉型的大方向,《認定標準》能夠以更嚴格的標準明確界定標債資產,實際上利于資管行業回歸本源。

      央行有關負責人也表示,監管部門在起草標債資產的認定標準時,盡量避免由于標債資產認定造成市場大幅波動,是否進行標債資產認定充分尊重相關市場參與者及基礎設施機構意愿,并規定在過渡期內保持對存量資產的監管要求不變,推動市場平穩過渡,有效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

      華泰證券李超團隊認為,銀登中心及北交所等機構類債權被定義為非標,是監管部門從嚴規范直屬機構,利于促進直接融資的健康發展。此外,資管新規的措施實施需基于對非標的嚴格定義,因此,作為資管新規的核心問題之一,非標的嚴格定義有利于切實防控金融風險。

      看點二:銀行理財投資同業借款、協議存款將受影響

      《認定標準》指出,本規則所稱的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是指依法發行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固定收益證券,主要包括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地方政府債券、政府支持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國際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支持票據、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固定收益類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等。其他債權類資產被認定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以下五大條件是在資管新規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

      (一)等分化,可交易。以簿記建檔或招標方式非公開發行,發行與存續期間有2個(含)以上合格投資者,以票面金額或其整數倍作為最小交易單位,具有標準化的交易合同文本。

      (二)信息披露充分。投資者和發行人在發行文件中約定信息披露方式、內容、頻率等具體安排,信息披露責任主體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發行文件中明確發行人有義務通過提供現金或金融工具等償付投資者,或以破產隔離的基礎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償付投資者,并至少包含發行金額、票面金額、發行價格或利率確定方式、期限、發行方式、承銷方式等要素。

      (三)集中登記,獨立托管。在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認可的債券市場登記托管機構集中登記、獨立托管。

      (四)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采用詢價、雙邊報價、競價撮合等交易方式,有做市機構、承銷商等積極提供做市、估值等服務。買賣雙方優先依據歷史成交價格或做市機構、承銷商報價確定交易價格。若該資產無歷史成交價格或報價,可參考其他第三方估值。提供估值服務的其他第三方估值機構具備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有效處理利益沖突,同時通過合理的質量控制手段確保估值質量,并公開估值方法、估值流程,確保估值透明。

      (五)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為其提供登記托管、清算結算等基礎設施服務的機構,已納入銀行間、交易所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統籌監管,按照分層有序、有機互補、服務多元的原則與債券市場其他基礎設施協調配合,相關業務遵循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統一規范安排。

      多位受訪人士反映,《認定規則》除了對諸如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債權融資計劃等過去被看作是“非非標”的債權資產明確劃入非標外,也對一些過去市場分歧較大、未有明確界定類別的資產做出“身份確認”,其中,影響較大的就是同業借款和協議存款。

      “同業借款和協議存款在這兩年是銀行理財投資占比比較高的類別,此前業內沒有統一定性,有的認為應算作非標,有的認為應算做標,按照《認定規則》給出的標債資產界定的五大條件看,這類資產應該算作是非標,這將對銀行理財中非標占比會有影響。”上述股份行人士稱。

      該股份行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在探索凈值化轉型的過程中,初期傾向于發行一年期以內的定期開放型理財產品,因為這類短期限的理財產品正好可以配置期限同樣多在一年期以內的同業借款或協議存款,后者不僅收益率相對較高,而且按照攤余成本估值法看可以保持理財產品凈值的穩定。但《認定規則》若把同業借款和協議存款算作非標的話,未來就會影響銀行理財對這類資產的配置。

      看點三:標準化票據迎來發展空間

      債權類資產究竟該算做非標還是標,對資管行業的投資有著重要影響。因為按照資管新規,非標投資更為嚴格,尤其是不允許期限錯配對資管產品投資限制較大。除不允許期限錯配外,資管新規對投資非標的占比也設定了紅線要求。相比之下,標債資產則不受期限錯配、投資占比限制等要求。

      雖然《認定規則》對不少此前界定模糊的資產明確定義為非標資產,但票交所的標準化票據應該符合標債資產的標準,這也為將來資管產品投資標準化票據提供空間。實際上,標準化票據誕生之初,就是按照資管新規對標債資產的原則性要求所設計的。

      2019年8月,票交所發布的《關于申報創設2019年第1期標準化票據的公告》中對標準化票據給出了明確定義。有業內分析認為,標準化票據的創設,可以讓一家金融機構在持有一定數量的同一承兌人的票據(銀票或者商票皆可,貼現或者未貼現都行)后,通過創設標準化票據,直接對接全市場的資金,提升票據的流轉度。

      值得注意的是,《認定規則》也為票交所作為標債資產認定的申請主體留了口子。央行有關負責人稱,資管新規中明確的標債資產認定五項具體條件中包括了“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其中,交易市場是一個綜合性、包容性的概念,是由各類金融基礎設施、參與者以及金融產品工具等共同組成的集合。具體來說,如果某類債權類資產通過標債資產認定,那么提出申請的基礎設施機構將成為銀行間、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債券市場其他基礎設施協調配合,相關業務也需要遵循債券市場的法規制度。

      看點四:嚴格界定資產類別將對理財收益率、產品久期產生影響

      盡管《認定規則》對標債資產設定了超預期的嚴格認定條件,但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對資管行業的影響可控。

      “自資管新規發布后,業內對于一些認定標準存疑的資產,在投資時已經較為謹慎了,更何況《認定規則》還設定了過渡期內豁免的安排,所以整體看,對于資管投資轉型的壓力可控。”上述股份行人士稱。

      《認定規則》指出,未被納入本規則發布前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統計范圍的資產,在《指導意見》過渡期內,可豁免《指導意見》關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過渡期結束后尚在存續期內的,按照有關規定妥善處理。

      銀登中心10月12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上半年)》顯示,非保本理財規模平穩,理財凈值化在快速推進,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截至2019 年6 月末,非保本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66.87%。其中,債券資產占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5.93%。

      不過,對標債資產的嚴格限制,將進一步加大資管產品資產端的配置壓力,銀行理財收益率、產品久期也會隨之受影響。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認為,去年以來,非標投資限制增多,銀行分支行受自身缺資產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非標資產供給不足。本次規定嚴格界定資產分類,將進一步對理財資產端構成壓力。資產端壓力下,理財利率將繼續緩步下行。由于高達100bp利差的存在,導致今年以來貨幣基金持續向貨幣類理財產品流轉,這種趨勢仍將繼續,但未來兩者利率有望逐步收斂。隨著利率水平的降低,居民對長久期產品的接受度在提升,銀行理財會通過多發行長久期產品加以應對,進而提升非標投資能力。(孫璐璐)


      轉自:券商中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央行降準釋放超萬億元資金 傳遞了3大利好2大信號

      央行降準釋放超萬億元資金 傳遞了3大利好2大信號

      “十一”黃金周最后一天,中國央行有大動作,決定從10月15日起降準1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釋放資金約1 2萬億元,傳遞出3大利好和2個重磅信號,尤其值得關注。
      2018-10-08
    • 央行時隔四年再出降準“組合拳”有何深意?

      9月16日降準0 5個百分點,全面降準加定向降準兩種形式,釋放長期資金9000億元降準“靴子”如期落地,且央行一次性祭出全面降準加定向降準兩種形式,上一次出現這種“組合拳”還是在2015年10月。央行
      2019-09-12
    • 央行降準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未來還會降息嗎?

      央行降準對股市、樓市有何影響?未來還會降息嗎?

      據央行網站6日消息,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 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2019-09-09
    • 央行為什么只投放了2000億

      央行為什么只投放了2000億

      春節時期發生了新冠肺炎黑天鵝,對中國經濟影響是確定的,投資人關心的是明天股市開盤會怎么走,目前大家能寄予希望的只有央行,因為央行具有提供流動性,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職能。
      2020-02-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