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PMI指數強勢回升 能說經濟復蘇了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4-02





      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企業有序復工復產,3月份的PMI指數(采購經理指數)強勢回升。國家統計局3月31日公布數據顯示,制造業PMI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升22.7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比上月回升24.1個百分點。


      盡管數據樂觀,統計局方面仍表示,3月份PMI回升至臨界點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彈,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調查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能代表我國經濟運行已恢復正常水平。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世界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世界經濟貿易增長遭受沖擊嚴重,我國疫情輸入壓力加大,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采購經理指數后期走勢仍需持續關注。


      PMI數據回升


      制造業、服務業經歷“暖春”


      PMI指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當PMI高于50%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低于50%,則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收縮。


      上述PMI數據表明,3月份我國的經濟總體呈現出較2月份擴張的趨勢。3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比上月回升24.1個百分點,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4.1%及52.3%,環比均有不同程度回升。


      同時,當月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比上月回升12.6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醫藥、專用設備、汽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制造業均高于平均水平。


      從重點領域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分別為55.8%、54.5%及52.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PMI高于制造業總體3.8個百分點。


      服務業也整體回暖,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8%,比上月回升21.7個百分點。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除證券行業外,其他行業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交通運輸、零售、銀行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相對較高。


      從服務業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8%,較上月回升17.1個百分點,其中郵政快遞、零售、電信等行業均高于總體。


      不過,生活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2%,仍低于服務業總體指數1.6個百分點,其中住宿餐飲、旅游、居民服務、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復工復產進度較服務業總體滯后,商務活動指數繼續位于收縮區間。


      專家稱仍不能判斷經濟是否已經企穩回升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月份PMI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PMI本質是環比指標,2月份經濟處于“半停擺”狀態,低基數也大幅推升3月份的PMI。


      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月份PMI指數超出預期,這主要是因為前期及時推出了支持政策,且落實比較迅速,此外,本月復工復產的推動進度整體較為順利,雖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目標,但這些舉措都穩固了市場信心。同時,人民幣持續走弱,利好出口。有意思的是,人民幣的使用比例仍在上升,2月份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達2.11%,排名從1月份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也就是說,在困難時刻,我國的貿易伙伴更愿意使用人民幣結算,這也是支撐貿易的一個利好因素。


      王劍輝進一步表示,PMI數據的“深V”走勢確實符合“疫情對經濟影響是階段性、中短期的”特征,一季度較為突出,二季度可能會有余波,且逐步向好。


      不過,王劍輝認為,PMI數據如此樂觀不排除有數據調查時點的因素,從技術來說,這個調查一般在當月20日之前截止的,調查的是采購經理預期,這個期間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樂觀,國外疫情增長還沒有達到目前的速度,所以,當時大家的預期與現在相比可能樂觀了一些。


      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在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有時環比指標與同比指標的走勢可能會發生背離。由于目前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多為同比指標,所以PMI的環比回升并不意味著其他主要宏觀經濟數據一定會發生同向變化。


      “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加之3月份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僅憑3月份PMI數據尚不能判斷經濟是否已經企穩回升,經濟是否回暖還要看未來幾個月采購經理指數能否延續擴張走勢。”該負責人稱。


      疫情蔓延全球


      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僅46.4%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沖擊正逐步顯現。截至北京時間3月30日12時,除中國外,20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已超63萬例,我國外貿進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從數據看也能感受到“壓力”,3月份我國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6.4%和48.4%,不僅低于1月份的48.7%及49%,也低于去年同期的47.1%及48.7%。
      王劍輝認為,這反映出新出口訂單更多還是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受疫情影響,外需環境整體走弱,預計這種影響到4月份會更加明顯,對出口訂單未來走勢表示擔憂。


      他表示,目前,一些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醫療設備、醫療材料還有超高的景氣度,可能還能支撐外貿和內貿,但是,整體上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受到疫情蔓延全球的影響,有跨國公司停產已經對經濟產生副作用,“所以,我對4月份的經濟整體表現還是比較謹慎的。”


      潘向東也認為,未來外需或斷崖式回落,對國內經濟造成二次沖擊,擴內需迫在眉睫。3月數據主要還是反映國內供給約束開放,但未來主要矛盾將從供給收縮轉向外需回落。海外疫情的進一步蔓延迫使越來越多國家采用封城等隔離措施,迫使經濟處于“半停擺”狀態。3月海外各國綜合PMI斷崖式下跌、銅金比創歷史新低等極端數據都反映出疫情對經濟殺傷力之大,接下來,海外經濟可能像國內2月經濟數據一樣,出現深跌,并且持續時間可能更長,中國外需回落壓力可能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此時,企業能活下去是最重要的,需要政府及時出臺擴內需刺激政策。


      “實際上,近期的政治局會議已經發出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的信號,未來基建與消費將是擴內需的兩條主線。”潘向東表示。


      從數據來看,大、中、小型企業3月份的PMI分別為52.6%、51.5%和50.9%,顯然,大型企業復蘇相對較快。王劍輝認為,“這也說明中小企業的發展可能需要更多關注及支持。”


      近期國家各部門也出臺了多條支持外貿企業及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比如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對中小微企業實施不超過5個月的免征,僅此一項政策,2月份就減免972億元社保費;又比如3月17日發布的《關于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提高了1000多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有效支持了外貿企業。(潘亦純)


      轉自:新京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PMI連續站上榮枯線折射經濟穩中向好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1日聯合發布數據,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 2%,與上月持平,持續高于50%的榮枯線。
      2017-06-01
    • 如何看待10月份PMI數據回落?

      如何看待10月份PMI數據回落?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1日聯合發布數據,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 2%,比上月回落0 6個百分點。
      2018-11-02
    • 6月制造業PMI49.4% 亮點在哪?

      6月制造業PMI49.4% 亮點在哪?

      據統計局數據,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處于50的臨界點之下。其中,從業人員指數為46 9%,比上月下降0 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有所回落。
      2019-07-04
    • 新聞分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4月份以來首現回升

      新聞分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4月份以來首現回升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1日聯合發布數據,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 7%,比上月提高0 3個百分點,雖然仍處于50%的榮枯線之下,但出現了今年4月份以來的首次回升。
      2019-08-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