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里的經濟活力——半年報里看信心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1





      中國持續挖掘消費潛力,深入擴大對外開放,既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撐,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機遇


      集群效應不僅使產業鏈更具韌性,抗風險能力突出,更對全球資源要素產生虹吸效應,這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應對外部沖擊的系統性優勢


      產銷首次雙超1500萬輛,同比均實現10%以上較高增長!


      近日,汽車產業在“半年考”中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堅強韌性與蓬勃活力。


      活力來自對需求的不斷挖掘與滿足。


      乘著以舊換新等政策的東風,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持續攀升。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已達新車總銷量的44.3%,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7.86%。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增長,不僅彰顯內需大潛力,更折射出消費新趨勢。


      節能家電、智能家電消費均保持較快增長,綠色消費漸成新風尚;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2%,服務消費在消費結構中占比提升,發展和享受型消費增勢顯著。“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上半年外國人入出境數量同比上升30.2%,免簽入境外國人同比上升53.9%,免簽“朋友圈”擴大也拉動了消費市場。


      數據有力證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復雜多變,中國持續挖掘消費潛力,深入擴大對外開放,既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撐,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機遇。


      活力來自對創新的不斷追求與突破。


      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動力。近年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輕量化材料等關鍵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重要成果競相涌現。上半年,比亞迪實現“1秒2公里”的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寧德時代推動動力電池技術進入“多核時代”;華為發布高速L3商用解決方案……種種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性能和市場競爭力,也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事實上,不只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面對挑戰與不確定性,中國企業用創新作出回應、展現定力。從DeepSeek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已活躍在百姓身邊。當前,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經超過歐盟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創新的潛力還將厚積薄發,既賦予中國企業克服當下困難的信心,也增強中國經濟贏得未來的能力。


      活力來自產業生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


      安全強大的產業體系,是發展的支撐紐帶。當前中國已形成涵蓋原材料供應、電池生產、整車制造、充換電設施建設等在內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為例,每分鐘下線兩臺新車的效率,正是產業鏈高度協同與高效運轉的結果。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覆蓋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集群效應不僅使產業鏈更具韌性,抗風險能力突出,更對全球資源要素產生虹吸效應,這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應對外部沖擊的系統性優勢。


      新能源產業的破繭成蝶,既代表著需求側的不斷挖潛、消費升級,也映照著供給側的創新迭代、產業生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即不斷在戰勝困難挑戰中發展壯大,不斷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者:張明珠)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