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口之下“新三樣”的全球化選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2





      面積僅有735平方公里,人口600萬的新加坡,正在成為中國電池產業鏈企業海外布局的熱土。


      今年7月,寧德時代與新加坡可再生能源開發商Vanda RE簽署電池供應訂單。Vanda RE將向寧德時代采購總計2.2吉瓦時的電池儲能系統,用于其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的光儲一體化項目。


      不只寧德時代,截至目前,包括億緯鋰能、天賜材料、湖南裕能、星源材質、天力鋰能等在內的眾多中國電池產業鏈企業紛紛宣布在新加坡設立投資公司,將其作為出海首站,以撬動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從東南亞到中東,從非洲到拉美,從中亞到歐洲……當前,在全球能源正加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新三樣”企業依托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成本競爭力,正在掀起新一輪“出海潮”。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投資環境趨緊的形勢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企業對外投資合作依然活力滿滿。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哲表示,“新三樣”企業的海外布局熱度不減,正由“產品出海”邁向“產供鏈出海”,推動我國對外投資披上綠色“新裝”。


      “新三樣”企業加速全球產能布局,構建本地化生產、配套和服務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以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頭部鋰電產業鏈企業正加速在東南亞、歐美等地建設生產基地,海外市場正快速成長為其業務的新藍海。在光伏領域,晶澳科技、晶科、天合等光伏企業紛紛加快在中東、非洲等地區投資建廠步伐,推動組件及原材料本地化生產,逐步構建本地化、閉環式產業鏈結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長城汽車、北汽福田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在東南亞、歐洲、拉美等建設制造基地,完善售后服務和品牌網絡建設,拓展充電基礎設施,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樣”企業出海的帶動效應正日益顯現,產業協同出海之勢愈發強勁。據張哲介紹,在上游環節,我國企業加快在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布局鋰、鎳、鈷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增強原材料供應保障能力;在中游環節,設備制造和組件產能項目加快落地,推動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環節在海外集聚;在下游環節,我國企業同步建設本地營銷、金融、售后等服務體系,帶動相關產業協同出海,逐步在海外構建完整的價值鏈生態。


      盡管如此,“新三樣”企業出海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張哲舉例說,歐美強化本土綠色產業扶持,部分國家抬高中資企業投資門檻;部分企業的海外投資缺乏協同性,產業鏈供應鏈延伸能力不足;地緣政治緊張、碳關稅等綠色壁壘,對企業“走出去”形成一定制約。下一步,“新三樣”企業應加快海外關鍵節點布局,推動形成全球“研產銷”一體化體系;強化與當地政府和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提升本地化運營與風險防控能力;深化綠色領域經貿規則合作,提升企業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的競爭力。(記者 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