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汽車銷售1826.9萬輛,同比增長12%。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則顯示,今年上半年,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汽車經銷商完成了銷售目標,超過一半的經銷商虧損,特別是新車銷售業務嚴重虧損。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僅4.8%,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5%的利潤率。
一邊是銷售不斷上量,一邊是低利潤和虧損,如此鮮明的反差再一次揭示了汽車產業內卷化競爭的慘烈,也表明“反內卷”還有相當一段路程要走。這也顯現出,“反內卷”既要解決頑疾,也要因勢利導,找出發展的新路子。
汽車行業一直被視為國內競爭最為充分的行業之一。多年來,市場競爭給予中國汽車產業巨大助力,讓汽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追趕到并跑,從并跑到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近幾年,隨著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眾多新車型、新企業進入市場,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價格戰就成了最簡單也最直接的一種競爭方式。這種低端競爭方式,導致行業利潤率急劇下滑,并迅速傳導至上下游產業鏈。
以汽車經銷商為例,面對汽車市場激烈的競爭,經銷商在銷售車輛時常需墊資以滿足整車廠的銷售目標和返利政策。為了達成這些目標,經銷商往往以低于進價的價格銷售車輛。而一旦整車廠延長返利賬期或調整政策,就會導致經銷商難以盡快回籠資金,經營陷入困境。
今年以來,針對汽車行業無序價格競爭、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政策層面頻頻出手,提出反對無底線價格戰、停止虛假宣傳、規定60天賬期等對策,并且產生了效果。例如,截至目前,近30家A股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市場傳遞出半年度業績預增的喜訊。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征,這些零部件企業,大部分業務以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為主,新能源智能化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成為支撐這些企業業績向好的主要基礎。
同樣,要改變汽車經銷商現在的困境,不僅要解決老模式帶來的問題,更要開拓新形勢下的新出路。隨著新技術、新車型、新理念、新需求的變化,直營模式、用戶運營、軟件定義汽車等新理念,也對傳統“主機廠-經銷商”體系發起了沖擊。這就要求經銷商在新的產業格局中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發揮其在客戶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今年以來,很多傳統品牌的經銷商紛紛退網,投入了造車新勢力的懷抱。
在這場產業大變局中,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汽車行業正在從機械制造向科技服務轉型,從一次性銷售向全生命周期價值挖掘轉變。面向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新機遇,汽車行業需要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變革,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在變革的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變革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行事。中國汽車行業唯有創新合作方式,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推動構建新型競合關系,才能在適應變革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發展的新出路。(作者:李志勇)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