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談判需要多些誠意和耐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09





      為期兩天的中美經貿磋商首輪接觸日前在北京結束。從會后發表的簡短新聞稿可以看出,磋商的結果跟預期差不多。達成協議沒那么簡單、容易,需要彼此多一些誠意,多一份耐心。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雙方談得應該很艱難,以各自表達立場為主,雙方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當然,雙方在交換意見中也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比如,雙方均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對兩國十分重要,致力于通過對話磋商解決有關經貿問題。同時,雙方也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并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


      坐下來談是好的開始。經貿領域存在的問題,需要雙方坐下來就其中的癥結進行仔細的分析討論,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對癥下藥,否則就會出現“誤診”和誤判,不但治不好病還會延誤“病情”,預后風險較大。由此,藥下得越猛后果可能就越嚴重,這是雙方都要認識到的問題。不聽對方意見而預設立場,就會是各說各話、“對牛彈琴”,不但無法擴大共識,還會加大矛盾和分歧,那樣就背離了談判磋商的初衷。


      中方的態度始終是,談我們歡迎,并以十分的誠意來對待。我方派出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銜的團隊參與磋商,就可以看出我方的重視。而在兩三個月之前,同樣是派出劉鶴赴美訪問進行溝通、交換意見。我方開誠布公地把事實擺出來,從雙方角度認真分析經貿領域存在問題的原因,反復明確提出不以追求順差為目的,希望擴大自美進口。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同樣體現出我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高質量發展的追求。中方始終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為彼此貿易發展創造條件,尤其是在自美服務貿易方面,就存在巨額逆差。但是,從進口的角度看,美方的大宗商品多集中在農產品等方面,高科技產品卻始終對我方設限,從而無法擴大進口的質量,也就無法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從本質上說,經貿活動是一種市場行為,供需雙方相互滿足。中國目前的產品門類齊全,質優價廉,美方市場需求大,在市場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政府無法人為干預,為減少順差而讓某些商品不出口美國。如果這樣做,反而是扭曲貿易的做法,違背市場規律和公平精神。如果美國經濟結構不做調整,即便不從中國進口,也得需要從其他市場進口,只是將貿易逆差轉移到其他經濟體和貿易伙伴而已。因此,如果只盯貿易逆差和順差,就沒有抓到問題的根源,對中國也是不公平的。


      從美方來說,組豪華團隊來華磋商,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對這次談判充分重視的表現,希望拿到談判成果回去。但是,欲速則不達。雙方的經貿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寄希望于一兩天談判就把所有問題解決不現實。急躁不能解決問題,足夠的誠意和善意是達成共識的前提和基礎。


      不得不說,這次美方談判前后的舉動有些讓人疑惑不解。有意通過媒體“泄露”美方的談判的底牌,是有明顯向中方施壓的意味。尤其是,各條措辭強硬,要求中方“必須如何”“不得如何”,以及在某個時間節點要做到什么,等等。這種盛氣凌人的口吻,不是一個平等談判的姿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難以接受。中方明確表示,不會拿核心利益和原則做交易。談判磋商,就是相互傾聽,彼此妥協,最終達成一個大家能夠接受的協議方案。而一方要價,超出另一方的底線,無論如何是無法達成一致的,結果必然是徒勞,無功而返。


      我們要看到,美方的強硬,一是跟特朗普的商人背景有關,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只有得利不付出更好;二是從談判手法來看,他們通過媒體曝光談判文件來施壓,希望在輿論氛圍和氣勢上占據上風。同時,也是通過這一行為做給國內看,表明政府在美中談判上的立場如何強硬,如何保護選民利益,如何兌現讓“美國優先”的承諾。


      其實,這一招法在當年與中國進行入世談判中,美方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決定把美方的要價清單放在白宮網站上,以期給中方制造巨大被動與國內混亂類似。她的這一極端行動,確實成了改變美國輿論的拐點。這是談判技巧的需要,更是國內大選的需要。目前,我們經歷的這場貿易談判與當年的入世談判有很多相似之處。


      因此,我們要想足困難,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守住底線和紅線。當然,只要不突破底線、不踩紅線,我們就可以靈活處置,以利益換利益,爭取實現互利共贏。(記者 朱菲娜)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