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業革命呼喚別樣“三國演義”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23





      伸臂、踢腿、彎腰,一個機器人在閃光燈的包圍下正如萬眾矚目的明星一樣,不停地擺出各種pose……發生在2018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上的一幕令觀眾們無不感受到科技帶來的震撼力。而此刻,在與交易會同步舉行的第七屆世界工商領袖(昆山)大會上,參會嘉賓正就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展開討論。


      “最近幾年,中國、美國、德國等制造業主要國家紛紛出臺制造業創新戰略,以期掌控未來制造業的主導權。這些事都有一個共同的時代背景——新工業革命。”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喜文說。


      在王喜文看來,新工業革命之所以會發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有技術支撐,另外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從技術支撐方面,目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甚至人工智能,紛紛開始與制造業融合,改變著制造業從底層控制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可能引發制造業的徹底變革。在社會發展需要方面,由于傳統工業面臨著來自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不斷提高以及來自市場的壓力,因此不得不轉型升級。


      “比如說,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已經整整40年,在此期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大規模的工業化帶來的。但遺憾的是,這是粗放式的發展,是以資源與環境為代價的。因此,傳統的工業化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需要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取而代之。于是,在技術的支撐、社會發展需要的雙重作用力下,新的工業革命,或者叫第四次工業革命發生了。”王喜文說。縱觀新工業革命的歷程,已經經歷了三個回合。


      第一回合發生在美國。此外,美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重新重視制造業,并推出先進制造業合作伙伴計劃。2012年,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美國企業GE聯合思科IBM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以推動制造業的服務化。通過工業互聯網的平臺可以獲取新的附加值,以此來引導美國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第二回合發生在2013年。在當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政府正式推出工業4.0,號稱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了。德國更是舉全國之力開始推動工業4.0。


      第三回合就輪到中國了。“新的工業革命既然已經發生,我們就得應對,美國推出工業互聯網,德國力推工業4.0,我們便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第三個回合。”王喜文說。


      “中國制造2025是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的產業政策,是一個中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王喜文說,“目前,中國工業發展不平衡,導致現在既有工業1.0又有2.0,還有3.0。而現在的工業4.0,就是要起到示范作用。我國產業政策背后的用意就在示范、引領,還有批量的復制。”


      王喜文認為,中國、德國、美國雖然都想搶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主導權,但中美德之間互補性很強,是可以合作的。德國企業大多數擅長在微笑曲線前端賺取利潤,比如一些零部件標準化、模塊化等;美國企業大部分的優勢在微笑曲線后端,像蘋果公司通過銷售iPhone、iPad來贏取利潤;中國企業往往是擅長生產、制造、組裝、加工。


      “中美德三國企業的性質不一樣,這就可以形成互補的局面。中國通過中國制造2025,可以為德國、美國生產產品的時候,做到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中國制造2025對全球來講都是一個好事。”王喜文還強調,“中國制造2025中還提到要營造公平的競爭市場環境,進一步擴大制造業的對外開放,這對外資企業,尤其是美日歐企業來講都是一個利好的條件。”(記者 張凡)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