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工業企業如何擁抱工業互聯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08





      30年前,郭臺銘在深圳寶安區設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由此開啟了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發展。30年時間,富士康完成了從“代工大王”到“精密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蛻變,現在富士康正加速向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方向發展。

      眼下,很多中國企業都希望從傳統制造變成先進制造企業,都希望成為“數據驅動”的企業,但卻苦苦找不到數據化的路徑。富士康的做法是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將自己作為知名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幾十年積累沉淀的“精益制造”技術、工藝、經驗、方法、流程等數字化,既賦能自己,加速自身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蛻變,同時也進一步將這些能力釋放出來賦能行業,從而打開更大的數字化新發展空間。


      傳統企業的“智能”、“數字化”蛻變,完全沒有必要拋棄自己原有優勢,事實上正是自己身上的“傳統部分”,才是下一波浪潮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的焦點。有專家表示,工業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確定性和碎片化,而這些問題的破解,需要將它數字化,變成確定的機理模型。


      對于這些工業機理、工業模型,事實上傳統企業有更多的積淀,并不是IT與互聯網企業短時間就能補齊。而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人才的日益豐富,工業企業正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吸引越來越多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人才的加盟。在這一輪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擁抱中,它們更有機會走在前面,很多傳統企業都有機會像富士康一樣,因數字化而重生。


      傳統企業常常抱怨自己推動數字化轉型,缺乏互聯網公司的體制機制,缺乏吸引人才的土壤,富士康的做法是自己創造互聯網、數字經濟的土壤。2015年富士康成立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將工業互聯網部分獨立運作。郭臺銘給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所有體制機制綠燈。郭臺銘透露,之所以果斷而快速地將工業互聯網“切”出來在A股“閃電”上市,就是希望轉變富士康未來30年的經營模式,將過去的傳統經營模式變成合伙人制,留住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人才,給高科技人才創造最好的、最適合發展的工作環境。


      事實上,將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業務“切”出一個部分獨立運作、孵化,做成試驗田,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傳統制造業企業的選擇。


      企業確定了方向、選好了機制,核心關鍵需要落實到人。人才是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最關鍵要素,從高技能的生產人才到后來發展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復合型高科技人才,郭臺銘有他的“習理論”。在郭臺銘看來,“學”是知識的積累,“習”是實際操作,“習”比“學”重要。“科長帶學徒就像是大鳥帶著小鳥兒飛,如果飛太高了,小鳥可能摔死,太低了,小鳥學不會飛,所以培養生產型人才其中有很多門道。”富士康這樣一個擁有龐大員工的超級企業,要完成轉型和升級跳,員工的升級是核心。富士康這些年摸索出了生產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即自己創辦或聯合高等院校培育生產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制造型人才。現在的富士康員工,每天下班都可以去學習,“可以工作后讀書、讀書后再工作”。今年富士康成立了工業互聯網學院。


      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全球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將開啟一個巨大的藍海。誰會是中國的Predix?富士康有機會,中國的很多工業企業都有機會。(李佳師)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工業互聯網落地需

      工業互聯網落地需"靶位識別靶向賦能"

      制造強國已成為新一代中國制造發展的核心戰略,其主線為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而隨著智能制造實踐的不斷深入,更多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也在為制造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新的能力和可能性
      2019-04-04
    • 激發工業互聯網的乘數效應

      激發工業互聯網的乘數效應

      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端。這一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可以把設備、生產線、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從而極大地激發生產力。
      2019-09-10
    • 讓“5G+工業互聯網”為高質量發展“+”出更澎湃動力

      讓“5G+工業互聯網”為高質量發展“+”出更澎湃動力

      一鍵觸網,消費者可隔空跟進生產線情況;點擊屏幕,設定路線,無人駕駛汽車馳騁路上……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20日在武漢開幕,一批黑科技亮相,引人關注。
      2020-11-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