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踏實地才能贏得新能源汽車競爭優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31





      最近,造車新勢力“炒作”高潮迭起。先是蔚來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計劃融資18億美元,刷爆朋友圈;隨后恒大法拉第未來宣布,10年后公司年產能達到500萬輛,引發廣泛質疑;緊接著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其品牌日發表“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制造”的觀點,更是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質疑的理由在于,造車新勢力沒有尊重汽車產業規律,為吸引眼球,不惜在產量上夸海口。以恒大法拉第未來為例,剛入局就要來個“500萬輛”,正可謂“人有多大膽,車有多大產”。要知道,我國汽車工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迄今只有上汽集團一家年產能突破了500萬輛,排在第二的東風汽車集團年產能才400多萬輛。按照國家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能也就500多萬輛。對此,大眾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博士笑言,“如果生產的是玩具車,這或許沒問題”。


      同時,在電池技術沒有革命性突破的情況下,造車新勢力的技術并沒有自己說得那么好。據恒大稱,“首款高端車型FF91,歷時4年研發,最高續航700公里,百公里加速達到2.39秒,技術全球領先”。但這僅是企業的一面之詞,并沒有得到第三方公證。技術究竟先不先進?產品究竟有沒有競爭力?最終要靠市場來說話,而不是“自說自話”就能算數。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敢于如此吹大牛,很大程度在于為了獲得更多市場關注和更高估值,以方便融資。畢竟,造車是一個巨燒錢的行業。正如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所言,200億元只是一個造車“起點”。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造車新勢力如果不能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走向盈利的良性循環,最終的結局就是出局。


      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一款車的量產并不如人們想象得那么容易。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從研發到生產,以及試驗認證,有上萬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差錯,都可能直接影響駕乘者的體驗,甚至威脅生命安全。獨特的產品性質和復雜的駕駛環境,都對技術和安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況且,不像手機那樣可以不斷試錯、迭代升級,汽車工業的制造過程以及工藝進化是緩慢穩定發展的,每個創新都依賴于過往幾年甚至幾十年來,從無數故障分析與慘痛召回過程中的積累。再加上,新能源汽車還需要開展從電池、操作系統到充電樁配置等各個環節的顛覆式創新,這使得其推進難度和時間成本遠超各大參與企業的預估,而市場又不等人。


      不可否認,造車需要資金,但僅靠“炒作”來的資金很難推動企業行穩致遠。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汽車正從傳統機電產品和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再加上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倒逼,汽車產業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為造車新勢力提供了重要的可“乘”之機。新能源汽車代表著全球汽車產業新方向,造車新勢力要想真正把握住這一機遇,不僅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潛心修煉內功和實力,而非“炒作”,才能避免樂視造車悲劇上演,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作者:楊忠陽)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 是打通產業發展“任督二脈”大招

      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 是打通產業發展“任督二脈”大招

      近來,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30多個城市相繼出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補貼政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補貼正逐步退坡。
      2017-08-24
    • “三包”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市場化

      “三包”將加快新能源汽車市場化

      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汽車“三包”政策,只針對發動機、變速器等動力總成部件,而沒有將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納入其中,只能依靠各家車企對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質保規定,這就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難度。
      2018-11-21
    • 新能源汽車退出機制動真格了

      新能源汽車退出機制動真格了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開始顯現,如產能結構性過剩、產品缺乏售后保障等。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正在著手處理。
      2018-11-22
    • 新能源汽車:沒有安全就沒有未來

      新能源汽車:沒有安全就沒有未來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100萬輛,實現60%以上的同比增長。在整體車市疲軟的形勢下,新能源汽車的搶眼表現,讓人對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不過,形勢越樂觀,前景越喜人,越要保持謹慎,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諸多待解...
      2019-01-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