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啟動之年。日前,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過去五年這五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圓滿完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已經提前超額完成對外承諾的2020年目標。
那么“十四五”規劃中,生態環境保護又將聚焦哪些領域?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發布會舉行,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表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下稱“建議”)為指引,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基本建成的目標,倒排“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個五年工作。
他指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面覆蓋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各要素,體現到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個最重要的方面。
其中,在綠色發展引領方面,要抓住降碳這個總抓手,推動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也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范;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
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堅持質量目標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結構加快優化調整。
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方面,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保護與治理。
此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建議》,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是“十三五”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還將成為“十四五”的兩大攻堅戰之一,要順應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轉變,保持攻堅力度,延伸攻堅深度,拓展攻堅廣度,抓緊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頂層設計,推動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另外,在體制機制方面要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激勵約束政策供給。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同時夯實各方面的能力。
徐必久介紹,生態環境部從2019年2月份就啟動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征求行業、地方、部門、專家的意見,多次召開部黨組會、部常務會進行研究,現在已經形成了規劃的初稿,規劃進度總體達到預期。近期部黨組會將專題研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在明年1月份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聽取意見。
轉自:華夏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