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20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1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寧吉喆表示,總的來看,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應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下一步,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GDP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54億元,比上年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55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3977億元,增長2.1%。

      “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大臺階。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標志性意義。”寧吉喆表示。

      “這標志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01.6萬億元人民幣,歷史上首次突破100萬億。2000年,我國經濟總量邁上10萬億元的臺階,2012年突破了50萬億元,2020年又突破100萬億元。20年內,經濟總量規模擴大至10倍,成就舉世矚目。”寧吉喆指出,按照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7萬億美元左右,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達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發展的差距繼續縮小。

      寧吉喆表示,這標志著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過去一年持續涌現。“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并采樣返回,“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開放運行,“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載人潛水艇“奮斗號”下潛突破萬米,量子計算機“九章”成功研制。“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成為現實。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標志著我國經濟實力顯著提升,我國工農業生產能力明顯增強。2020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持續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預計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高速鐵路營運總里程達到3.8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5.5萬公里,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均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務、研發、營銷等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寧吉喆指出。

      寧吉喆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挖掘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潛力。我國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體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超過55萬億元,資本形成總額也接近45萬億元,這將助推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進一步發揮。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2020年面對疫情巨大沖擊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國民經濟在一季度下降后逐季恢復,對此,寧吉喆評價全年經濟運行表現時表示,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的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并且完成的情況是好于預期的。“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一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2020年3月下旬,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了90%。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二是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現象歷史性消除。貧困地區農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

      三是宏觀調控成效顯著。季度的經濟增長指標恢復至常態水平,全年就業物價預期目標較好完成,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2.5%,低于3.5%左右的預期目標,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國際收支總體改善,單位GDP能耗實現了下降,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好于預期。

      四是“六穩”“六保”落地顯效。居民就業得到保障,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糧食能源供給增加,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行業的增長面持續拓展,基層運轉得到較好維護。

      五是改革開放創造發展奇跡。多種所有制企業效益均得到改善。“放管服”改革成效繼續顯現,外貿外資增長好于預期,在全球貿易和跨境投資大幅萎縮的情況下,202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

      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重大工程項目基本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三大攻堅戰取得重大突破,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污染防治效果顯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成效,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

      “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這些成績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寧吉喆表示。 

      工業生產企穩回升

      “2020年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不僅實現了總體經濟的正增長,而且三次產業也都實現了協同恢復發展。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的水平穩步提升。”寧吉喆表示。

      寧吉喆表示,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總體呈現穩步恢復、逐季回升的態勢。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制造業增長3.4%,制造業快于整個工業。分季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8.4%、4.4%、5.8%、7.1%,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10%。從季度看,回到了正常的增長水平。特別是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在增強,裝備制造業加快恢復,2020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6%,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3.8個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70.6%。 三四季度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2020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快于全部規上工業4.3個百分點。很多產品大幅增產,比如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圓片,這些新興產品增速都達到1倍以上,市場需求很大。從產品產量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9.1%、17.3%、16.2%、12.7%。

      寧吉喆表示,觀察產業發展,傳統產業的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主要是適應需求,加大研發銷售,促進服務業與工業、農業的融合。我國產業發展前景廣闊,還會迸發出新的潛力。(中國工業報 曹雅麗 )


      轉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