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產業擔綱穩增長重任 各地重點布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01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地方版的發展藍圖如何規劃備受矚目。地方兩會相繼召開,在敲定"十四五"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的同時,也紛紛明確了今年經濟發展路線圖。值得關注的是,新興產業成為各地規劃布局的重點。


      發展韌性十足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持續釋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為經濟發展提供引領動力。2019年我國新動能保持較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4%。2020年,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然表現得韌性十足,全年實現V形反彈。2020年,我國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動能持續逆勢增長,為我國經濟復蘇提供強大動力。


      在新興產品方面,增長動力強勁。2020年,我國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圓片等新興產品實現高速增長,增速均達1倍以上。


      在新興服務業上面,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6%,增速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7個百分點。


      從各地交出的2020年的成績單來看,新興動能加快成長。廣東全年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4;北京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為25.6%和24.8%,均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江西新業態全年保持高增長,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全年累計同比增長38.6%。


      未來,新興產業更是發展的重點方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業內預計,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成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擔當增長重任


      在近日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確的經濟增長預期。比如,北京、上海、廣東、重慶、山東均將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置在6%以上,河南省把GDP增速設置在7%以上,湖北、海南則將GDP增速設置在10%以上。如何確保穩增長?從上述地方報告釋放的信號看,進一步增強發展后勁,以創新為引領,加快經濟轉型、打造經濟新增長點成為重中之重。


      北京提出,強化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五新"政策,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重慶提出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


      山西提出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助推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在陜西省兩會上,陜西省省長趙一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大飛機"起飛"、"嫦娥"探月、珠峰"測高"體現了陜西科技擔當。2020年,陜西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與半導體器件等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800家。同時,陜西啟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新建國家級眾創空間18家、"雙創"示范基地4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500億元。


      天津提出,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固定寬帶網絡提質升速,實施寬帶"雙千兆"工程,累計建成5G基站3.3萬個,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港口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5G應用示范標桿項目,建設全國一流5G城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2021年各地提出穩增長的目標,主要在于如何培育發展新動能,不僅要加快擴大內需特別是挖掘消費潛力,使需求牽引供給提質增效,更重要的是主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而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的重要原動力,由此不斷增強發展后勁。


      項目密集落地


      在發展規劃密集發布的同時,新一輪新興產業項目也在快馬加鞭地部署和落地。


      1月9日,2021年常州市首個超百億重大項目落戶常州國家高新區,涉及綠色健康產業、戰略性投資產業等四大板塊。1月5日,北京經開區新年首個集成電路重大項目開工。此前數日,15個集成電路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廈門海滄,總投資超1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超250億元。此外,安徽日前舉辦"十四五"產業發展投資交流會,提出將加快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工程,深入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十大新興產業。


      項目的部署與落地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當前多路新增資金正加速涌向新興產業。財政金融方面,合肥近日再添4個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涉及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每個基地將獲得3000萬元資金支持。天津提出,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和重大發展戰略的制造業行業企業積極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做強做優集成電路、航空、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制造業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社會資本也進一步調動起來。日前,總規模2000億元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成立,該基金首期募集資金707億元,重點聚焦核心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布局科技創新領域、產業鏈關鍵領域等新興產業。浪潮集團所屬浪潮云也發起50億元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基金,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陳辰)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超過1 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 3%。其中,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增加值同比增長都在一成以上。
      2017-05-02
    • 地方重大項目投資轉向新興產業 萬億投資大幕開啟

      今年以來,地方重大項目投資仍保持越來越快的步伐,但投資的重點卻在發生變化。不同于過去偏基建投資的“打法”,地方越來越看重新興產業。
      2017-06-26
    •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明顯 人工智能、新能源成熱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明顯 人工智能、新能源成熱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有分析稱,預計到今年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0%左右。專家表示,下半年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會呈現出逐步增長的趨勢,投資熱度還將會進一步提升。
      2017-08-17
    • 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新興產業快速增長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數據顯示,企業效益在持續改善,高技術制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與此同時,相關的政策體系也在加速完善中,政府當日連續公布兩個文件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7-11-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