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春節,我國消費實現“開門紅”。網購年貨備受青睞,線下消費持續火熱,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涌現定制化、智能化、品質化的消費新趨勢,激發蓬勃的市場潛力。
8210億元!這是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的銷售額,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了28.7%。
4.8億件!這是春節前六天全國攬收的包裹數,這個數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春節前六天,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了1200億元。
線上消費快速增長,線下消費一片火熱。春節期間,我國消費市場生機蓬勃,活力釋放。年貨禮盒、家電家居、健身器材等傳統產品銷售旺盛,其中,珠寶首飾、服裝鞋帽、化妝品增幅都超過了100%,鮮花綠植、黃金飾品等節令商品銷量大增。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這個春節,百姓的消費清單也更加豐富,品質消費成為時尚。春節期間,汽車類商品、高端日用品、寵物產品等銷售實現成倍增長,家電數碼、通訊器材和手機電腦的清洗、維修、換新服務訂單量增長三成左右。
從買商品到買服務,春節期間,服務消費同樣呈現爆發式增長,拉動餐飲、文娛、酒店等行業快速復蘇。
百萬商家假期外賣不打烊,在線餐飲銷售額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135%,年夜飯系列商品銷售額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54.9%。
在各地就地過年的倡議下,春節期間城市本地游持續升溫,還催生了“宅旅游”的新現象,酒店也成為打卡景區。在酒店吃年夜飯,或者跟朋友三五結伴住民宿,成為很多人慶祝春節的方式。
與此同時,就地過年還激活了文化消費市場。春節期間,全國電影票房超過75億元。“云賽事”“云旅游”“云花市”等線上文化活動豐富了百姓的假日休閑需求。
上海打通線上線下平臺,整合百條微旅游線路、百余場文藝演出和藝術展覽,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北京、深圳、湖北、浙江等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免費開放公園和博物館,預約火爆。
春節假期消費市場的熱度也折射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為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