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局新篇章 高水平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3-11





      在大國經濟新藍圖中,對外開放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高水平對外開放也站上新起點,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譜寫“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新篇章。


      對外開放站上新起點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協副主席蔡慶鋒表示,我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步伐鏗鏘有力。


      無懼經濟全球化“逆風”,我國推出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經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我國與第一大、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合作持續深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十四五”時期,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要加快形成開放合作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開放,促進中西部和內陸沿邊地區開發開放,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集聚全球優質資源增量,使更多優質資源要素參與到國內國際雙循環中。


      “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需要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蔡慶鋒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未來我國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


      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雙向投資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也體現了我國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理念。”顧學明表示,近年來,我國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世界各國提供廣闊市場,為全球共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說,開放合作的雙循環,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新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企業要加快打造全球產業鏈體系,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東生表示,中國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消費潛力巨大,已成為國際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的全球化企業要積極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合作,在國際分工與合作中建立競爭新優勢。


      推動向制度型開放轉變


      站在新起點,我國不斷布局高水平開放的新載體,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沿海到內陸,從自貿試驗區到自由貿易港,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穩步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力爭到2025年有新的重大進展;及時總結以上海自貿區為代表的國家對外開放平臺的經驗、做法,推動全國開放躍上更高水平。


      高水平開放必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表示,加快提高開放水平,要實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升級,爭取擴大開放的主動權、話語權。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以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為“試驗田”,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重點在負面清單、跨境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加大壓力測試,參與和引領全球經貿規則變革。


      蔡慶鋒建議,一方面,要持續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另一方面,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完善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建立與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發展趨勢相適應的管理方式,在開放中不斷鞏固和拓展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讓中國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充沛澎湃。


      為推動我國高水平開放邁出新步伐,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表示,商務部未來將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以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為平臺,逐步走向以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為主的制度型開放;推動RCEP盡早生效實施。


      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十四五”期間,金融業對外開放會在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上邁出新步伐。從重點任務看,一是營造出與高水平開放相配套的制度環境,鼓勵中外金融機構平等競爭、深化合作、互相借鑒、促進創新。二是在擴大開放中持續提升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三是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管理和風險防控能力,最終全面與國際最佳實踐對接,為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將加速形成

      地方版擴大開放新政迎來密集發布期。近日,湖北、江蘇、福建等地出臺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新政,包括支持外資企業進入醫療養老等服務業、申請服務業發展基金,支持外資企業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
      2017-04-24
    • 中國開放型經濟呈現六個“新”

      中國開放型經濟呈現六個“新”

      2016年5月,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全面啟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一年來,12個試點城市和區域充分結合各自特點,創新改革舉措,積極落實試點方案,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7-05-26
    • 一線城市發力服務業擴大開放 金融等領域成培育重點

      一線城市發力服務業擴大開放 金融等領域成培育重點

      記者日前獲悉,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北京市已完成試點任務的80%,未來還將采取相關措施加快培育金融、文化創意、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增強服務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2017-07-07
    • 12領域外資開放路線圖將出 或先在自貿區探索

      12領域外資開放路線圖將出 或先在自貿區探索

      記者獲悉,繼上月國務院發布吸收外資文件后,目前已有50多個部門和20多個省市出臺了落實計劃,與此同時,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協調推進,包括減少新能源車制造領域外資限制等政策即將發布落地。
      2017-09-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