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 本輪限電潮影響幾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29





      近日,新一輪限電潮在多地上演。20多個省份因出現電力硬缺口啟動有序用電,部分地區甚至拉閘限電,直接影響民生。


      大規模限電如何影響經濟?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限電直接影響到工業生產,對消費和投資也有一定影響,不可避免地拉低經濟增長。供給減少會進一步推高工業產成品價格,中下游企業利潤承壓。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1%,此前7月份增速為16.4%。利潤繼續向上游行業集中,中下游盈利加快走弱。


      專家表示,限電措施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取決于限電時間的長短和限電范圍。拉閘限電等措施不會常態化,其對宏觀經濟帶來的波動不必過于高估。


      上游漲價擠壓中下游企業利潤


      受到散發疫情和汛情沖擊及同期基數較高影響,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位放緩。利潤繼續向上游行業集中,中下游盈利加快走弱。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1%,此前7月份增速為16.4%。從1~8月份累計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兩年平均增長19.5%。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需要關注的是,局部地區仍有散發疫情,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國際物流成本較高、芯片短缺等問題仍在推高企業成本,企業利潤持續穩定恢復面臨較多挑戰。


      分行業來看,利潤繼續向上游行業集中,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為助推企業利潤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分行業來看,8月份采礦業、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84倍、39.6%,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其中,受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推動,煤炭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41倍,增速較上月加快30.0個百分點;油氣開采行業利潤同比增長2.57倍;有色、化工行業利潤分別增長98.9%、66.5%。


      相比之下,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和國內需求端走弱拖累,1~8月份中游裝備制造業兩年平均增速較1~7月降低2.2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回落,較年內高點降幅已超過40個百分點。且具體從細分行業看,8月份基本上全部中游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均有所放緩。


      下游行業中,8月份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為14.4%,較7月份回落3.2個百分點。其中,受益于新冠疫苗需求持續旺盛,醫藥制造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速提高至42.5%,同期受海外進口需求回暖帶動,紡織、服裝、皮革等行業利潤也有所抬升,但食品等民生類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回落較多,為主要拖累項。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國際油價已經突破前期阻力位,大概率帶動化工系大宗商品價格上行,預計短期內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價格大幅下行概率較低。國家將加大保供穩價的力度,以及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關于接下來工業利潤走勢,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預計未來工業利潤增速或持續溫和放緩。一是中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加上下半年工業生產、房地產投資放緩壓力加大,將共同導致利潤增速邊際放緩。二是本輪全球經濟復蘇周期被拉長,加上大宗商品供給恢復偏慢,預計下半年PPI大概率維持高位繼續對利潤形成一定支撐,工業利潤下降速度或仍偏溫和。


      多省份啟動限電限產


      9月中旬以來,江蘇、廣東、云南、浙江等20多個省份相繼啟動有序用電,多地工業企業被要求錯峰用電。在東北地區,受限電影響的范圍甚至超出了工商業電力用戶,波及城市正常運行。


      關于限電的原因,有的地區稱是因能耗“雙控”政策而啟動限電限產,有的稱是由于種種原因電力供需出現缺口。“俠客島”微信公號文章指出,能耗強度約束制度已實施10多年,“能耗雙控”執行近6年,不存在臨時加碼。但今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9省區能耗強度、消費總量均被國家發改委給出一級預警。


      煤價大漲、電煤緊張,電力供應不足,是多地回應限電原因時共同提及的重要因素。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因為電力需求增長過快,二是受到能耗雙控政策和電煤價格上漲的影響,發電廠面臨巨大壓力,導致供應不足。


      在全面供暖季即將到來之際,煤炭價格仍在攀高。動力煤期現貨價格已突破千元大關,創歷史新高,焦煤期貨主力合約年內累計漲幅超60%,焦炭價格累漲超過1500元。9月27日,動力煤市場價格為1107元/噸。與電煤價格一路高漲同時發生的是煤電虧損面不斷擴大。


      伍超明告訴第一財經,這次限電也會給部分高耗能行業和地區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盲目上“兩高”項目“碳沖鋒”,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和高發展上。預計這次限電措施將助推我國綠色能源發展,一方面是加快發展擴大綠色能源規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推進綠色能源技術進步,減緩光伏和風能發電供應的不穩定性問題,盡量降低對煤電的依賴程度。


      限電如何影響宏觀經濟


      大規模限電首先影響工業生產。受拉閘限電、限產停工的沖擊影響,近期上至鋼鐵、煤炭、化工、冶金、水泥,下至電力、汽車、紡服等多行業開工率下降。9月前三周鋼鐵行業高爐開工率已降至55.43%,而上年同期為70.26%。與此同時,相關工業品價格再攀高峰。


      中金研報稱,限電直接影響到工業生產,不可避免地拉低經濟增長。雙控政策對經濟的短期沖擊主要集中體現在9月的工業生產,預計9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將從8月的5.3%,回落到4%~4.5%之間,對三季度經濟增速的影響在0.1~0.15個百分點。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分析,我國經濟趨弱已不能由疫情、外需等不可控的外生因素來簡單解釋,“供需雙縮”對穩經濟提出挑戰。從供給收縮來看,本輪“雙控”的影響或強于供給側改革時期。


      但限電對經濟的波動不宜過度高估。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表示,限電措施將使部分工業生產活動暫停,對工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有一定影響。限電措施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取決于限電時間的長短和限電范圍。預計這次限電大概率是周期性的,限電范圍在一些工廠和地區,所以不宜過度高估其影響。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當前決定宏觀經濟運行的首要因素仍是全球疫情演化及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拉閘限電等措施不會常態化,其對宏觀經濟帶來的波動不必過于高估,但當前我國正處于國內能耗雙控政策影響的高峰期,短期內可能加劇宏觀經濟“類滯脹”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對高耗能產業的限電,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上漲的壓力。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近期中國PPI處于高位,8月同比增長9.5%,為2008年9月以來最高。


      中金研報預計,在雙控和煤炭短缺之下,年內PPI同比或維持在9%以上。PPI對CPI非食品消費品的傳導繼續,8月CPI非食品消費品同比已升至2019年以來新高的3%左右,預計未來CPI同比或逐步回升,11月后或升至2%以上。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受9月大規模限電影響,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沖擊,工業增加值增速將明顯回落。供給減少推高工業產成品價格,PPI同比或繼續上升至9.5%以上,并傳導至終端的CPI。


      限電對消費、投資也將產生一定影響。羅志恒表示,企業信心不足疊加投資品價格上漲,投資意愿下降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走弱。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不穩,生活和服務業限電進一步影響消費增長。預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7%,其中9月限電限產拖累約0.1個百分點。


      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3月份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回升

      中國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95 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 9%,增速比1-2月份大幅回升。
      2019-04-29
    • 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快增

      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降幅收窄 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快增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840 0億元,同比下降2 4%。其中,一季度下降3 3%,二季度下降1 9%,呈降幅收窄態勢。
      2019-07-30
    • 7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 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

      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 6%,6月份為下降3 1%。1—7月份累計利潤同比下降1 7%,降幅比1—6月份收窄0 7個百分點。
      2019-08-29
    • 8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2% 戰略性新興產業回暖

      8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2% 戰略性新興產業回暖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163 5億元,同比下降1 7%,環比持平。其中,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177 9億元,同比下降2 0%,單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轉負。
      2019-10-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