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從前三季度成績單看經濟趨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20





      10月18日,中國經濟前三季度成績單出爐——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恢復取得了積極成效。盡管三季度經濟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數升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所回落,但我國經濟發展還是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為實現全年經濟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付凌暉指出,“總的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系列數據印證著這樣的事實:我國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民生繼續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9.8%,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006億美元,連續5個月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有“提高”有“降低”,經濟結構在不斷改善: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比重提高,服務業貢獻率提升,最終消費貢獻率比上半年提高,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同時,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綠色福祉。1-8月份,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


      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看好


      受到全球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三季度以來整體放緩。中國經濟未來趨勢如何?


      “主要國際組織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仍然能夠保持在8%左右較高的增速,不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看好,也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付凌暉指出。


      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64.8%、15.6%和19.5%。付凌暉從消費、投資和外貿三個視角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明確表示“中國經濟恢復有支撐”。


      從消費看,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于消費能力增強。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消費環境也有所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愿。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


      從投資看,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兩年平均增長加快。制造業投資今年以來整體呈現改善的態勢。企業效益保持較快增長,目前產能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也會持續顯效,有助于制造業投資總體改善。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


      從進出口看,世界經濟總體復蘇,我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企業能夠靈活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國內經濟恢復也會帶動進口增加。


      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科技等領域重大科技成果捷報頻傳,疫苗、創新藥物等生物醫藥行業快速增長,綠色低碳智能產品不斷涌現。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1%。


      “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我國創新發展勢頭良好,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付凌暉指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排名是第12位,比上年提高兩位,創新投入持續增加。隨著我國創新環境優化,創新支持政策完善,將進一步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增加。


      盡管受到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我國產業提質升級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夏糧和早稻均實現增產,秋糧播種面積增加,氣候條件總體有利,也有望實現豐收。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速,現代服務業增勢較好。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我國產業將繼續保持向好發展。


      “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挑戰增多。”付凌暉強調,下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推動經濟穩定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記者 張翼 董蓓)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