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健復蘇顯韌性 長期向好有支撐——從三季度看中國經濟走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20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歷經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驗,加之基數抬升影響,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增速有所回落。但從累計看,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仍穩定在合理區間。


      放眼全球,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持續穩健恢復,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依然是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穩定力量。


      抗壓前行 中國經濟彰顯韌性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部分指標增速放緩,外界不乏擔憂之聲。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說,去年三季度,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率先恢復生產生活,經濟同比增速回升至4.9%。基數抬升影響,是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季度同比增速“前高后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進入三季度以后,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恢復勢頭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部分地區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沖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說。


      觀察大國經濟,必須觀全局、辨大勢。既要正確看待局部數據升降之“形”,也要精準把握經濟總體向好之“勢”。


      付凌暉說,從累計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仍高于預期目標,主要宏觀指標總體處于合理區間,經濟運行不乏亮點。


      就業物價基本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5.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6%,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


      生產形勢穩中向好——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兩年平均增長3.6%;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6.4%;


      外貿外資持續向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前8個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2.3%;


      國內需求持續恢復——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兩年平均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4%,兩年平均增長3.9%;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持續復蘇但勢頭趨緩,預計全年增長率為5.9%,但中國經濟將增長8%。


      “主要國際組織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8%左右的較高增速,這不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經濟體增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看好。”付凌暉說。


      搶抓機遇 中國經濟釋放活力


      雖然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落,但一些細分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發展動能穩步增強。


      經濟結構更優——


      前三季度,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


      風險挑戰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向創新要動力,搶抓機遇換道超車,打造核心優勢,牢牢握住發展主動權。


      江蘇蘇州,紡織服裝企業京奕集團偌大的生產車間里少有工人的蹤跡,一臺臺設備噴出的絲線,形成一個個“漩渦”,一根根紗線就此誕生。


      “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成本上漲等多重沖擊,公司抓緊研發‘渦流紡紗’技術,提高紡紗速度,研發再生纖維,提高產品附加值。”京奕集團總經理陳路說,前三季度,集團實現銷售額16.45億元,同比增長20.5%。


      新動能快速成長——


      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新動能是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穩健恢復的重要力量,中國加大對創新領域的投入,向世界前沿國家追趕,未來必將在相應產業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說。


      三季度,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1%,處于近年同期較好水平;前三季度,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31.4%,快于全部投資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顯現,中國經濟“進”勢彰顯,將進一步鞏固經濟“穩”的基礎。


      不過,不可否認,近段時間中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供需矛盾凸顯、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沖擊等問題,進一步暴露出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


      “中國經濟正處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期,針對增速放緩的短期應急政策雖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看,應將政策重心放在一攬子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政策上,包括通過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陳玉宇說。


      劈波斬浪 中國經濟勇開新局


      多重考驗下更要堅定發展信心,穩步恢復中更要保持一份清醒。


      放眼四季度及明年初,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挑戰更趨復雜嚴峻:全球疫情仍充滿變數,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持續升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凸顯,復蘇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挑戰越是艱巨,越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要著眼長遠向改革要活力、破除發展瓶頸,向開放要動力、拓展發展空間,不斷激活中國經濟蘊藏的巨大潛能。


      “穩”字當頭,進一步發力跨周期調節,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去年我國季度間經濟增速波動較大,在今年形成基數效應,需要跨周期調節防止增速大幅波動,使兩年平均增速、環比增速盡可能平穩并保持在合理區間。


      “四季度,穩增長要更好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帶動擴大有效投資。”高瑞東說。


      一系列改革和保供穩價措施迅速出臺,進一步做好能源生產供應;多措并舉防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向供應鏈下游傳導,保證民用電價格穩定……聚焦市場主體關切精準施策,穩住市場預期,才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新”字引領,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發展潛力——


      今年,歐萊雅將位于上海的中國區總部“升級”為北亞區總部。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葉鴻慕說,上半年,中國大陸銷售額同比增長34.2%,仍是集團業績增長的主要引擎,未來將繼續鞏固中國大陸市場。


      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推動出臺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政策措施;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瞄準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短板堵點,改革開放向深水區挺進,暢通經濟循環,激發經濟潛力。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踏上新征程,發展形勢越復雜嚴峻,越要深化改革開放,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重塑未來發展持久動力。


      距離“十四五”開局之年結束還剩70多天,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以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全力沖刺,確保如期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十四五”開好局、邁好步。(記者 魏玉坤、申鋮、王雨蕭、鄒多為、朱程、趙宇飛)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