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局之年”展新顏 經濟復蘇顯成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2-26





      外貿超預期增長、消費貢獻率穩步提升、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明顯提升……“開局之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制度型開放譜寫新篇章。


      高水平開放譜寫新篇章


      12月3日下午,連接昆明和萬象、全線采用中國標準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共建“一帶一路”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奔跑,中國譜寫出高水平開放新篇章。


      率先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核準,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即將生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中歐班列每月開行超1000列,前8個月累計開行超萬列;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舉辦首屆消博會,擴大開放再添新平臺;增設天津、上海、海南、重慶四省市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服務業對外開放試點擴圍。


      同時,以新經濟發展理念引領更高水平的全面開放加快推進。“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明年我國自貿試驗區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并賦予其更大自主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


      為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一方面,要完善涉外經貿法規制度體系,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推動修訂對外貿易法,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另一方面,要發揮好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公平競爭審查等制度作用,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推動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創新驅動態勢向好,5G產業加速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中國經濟凝聚“進”的力量,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


      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新型消費領域滲透融合,1月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18749億元,同比增長15.4%,數字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以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新產業新動能持續提升,1月至11月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2.2%、6.4%。


      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快速發展,11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2%、27.9%、11.9%。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取得積極進展。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連續兩年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稱,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認為,應進一步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積極發揮其“出題者”的作用,做好科技創新與國家重大需求的更好銜接,通過科創鏈和產業鏈的耦合,實現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更好突破。


      在龍海波看來,目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夠突出,企業研發投入成為主體但基礎研究投入仍然薄弱。解決好這些問題,能為高質量發展釋放巨大改革紅利,也是有效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重要舉措。


      經濟復蘇展現新成效


      開局展現新氣象,起步彰顯新成效。


      從宏觀指標看,經濟發展國際領先,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明顯高于世界主要經濟體;外貿超預期增長,前11個月進出口總值超過去年全年;消費貢獻率穩步提升,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8%;城鎮新增就業持續擴大,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全年目標任務提前完成;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從改革發展看,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央企專業化整合好戲連臺;“示范區”“引領區”“合作區”建設百舸競流,高質量發展爭創新局面;“雙碳”目標引領社會生產方式大轉型,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步新臺階。


      “2021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不斷開創新局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取得新成就。”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表示。


      極不平凡,殊為不易。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挑戰增多。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國際看,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面對不確定、不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2022年,必須繼續面向市場主體,進一步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必須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說,明年經濟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政策發力要適當靠前,努力實現明年經濟平穩開局、向好發展。


      即將收官的2021年中國經濟將實現較快增長,2022年將繼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業內專家相信,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完全有能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三個“1.8萬億元”為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三個“1.8萬億元”為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當前,這些宏觀政策措施的效應正在顯現,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復工復產逐步達到正常水平,企業困難得到一定緩解,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于正常。
      2020-05-11
    • 供需兩端回暖 經濟常態化復蘇啟航

      供需兩端回暖 經濟常態化復蘇啟航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經濟總體延續3月以來恢復改善的勢頭,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我國經濟運行逐步向常態化復蘇。不過,當前境外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經濟穩定復蘇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需求端恢復仍落后于生產端。
      2020-05-20
    • CPI和PPI的剪刀差進一步縮小 經濟復蘇步伐更加平穩

      CPI和PPI的剪刀差進一步縮小 經濟復蘇步伐更加平穩

      1-8月CPI同比上漲3 5%,PPI平均同比下降2 0%。數據表明市場供需總體平衡,工業生產持續向好,CPI和PPI的剪刀差進一步縮小,經濟復蘇的步伐更加平穩。
      2020-09-12
    • 內外需加速回暖 經濟復蘇勢頭強勁

      內外需加速回暖 經濟復蘇勢頭強勁

      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 3%,比9月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收入增速年內首次轉正;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 8%,比1-9月加快1個百分點,房地產、基礎設施、制造業三大領域投資都在回升;
      2020-11-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