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十四五”不再分別制定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規劃,而是將原材料工業整合起來做一個規劃。這是歷史上第一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研究員付保宗表示,貫穿《規劃》全文的是整個原材料工業的“五化”任務,包括促進產業供給高端化、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加快產業發展綠色化、加速產業轉型數字化、保障產業體系安全化。
提升原材料工業保障能力
原材料工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也包括新材料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我國是原材料工業大國,2020年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7.4%。
《規劃》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保障和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業中比重基本穩定;新材料產業規模持續提升,占原材料工業比重明顯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新材料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世界領先。
具體目標分為五個方面。一是供給高端化水平不斷提高。突破一批重點戰略領域關鍵基礎材料;重點行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掌握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二是結構合理化水平持續改善。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產能只減不增;形成5-10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在原材料領域形成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發展綠色化水平大幅提升。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水泥產品單位熟料能耗降低3.7%,電解鋁碳排放下降5%;重點行業單位產值污染物排放強度、總量實現雙下降;工業廢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四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效應凸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3級及以上企業達到20%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70%以上;建設1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五是體系安全化基礎更加扎實。重點行業關鍵生產工藝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高,產業鏈斷點堵點顯著減少;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鼓勵稀土企業兼并重組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常國武表示,鼓勵稀土企業兼并重組,支持稀土企業集團向下游產業鏈延伸。適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礦權和采礦權,加大勘查力度,摸清儲量家底。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經過幾十年努力,我國建成了涵蓋礦山開采、冶煉分離、產品開發、終端應用的稀土全產業鏈體系,成為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應用國和出口國。
今年12月23日,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中國稀土集團是由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為實現稀土資源優勢互補、稀土產業發展協同、引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兩家稀土科技研發型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組建的大型稀土企業集團。
業內人士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稀土企業集團化經營、集約化發展有利于破解稀土產業鏈結構失衡、稀土深加工發展嚴重滯后、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等制約稀土企業高質量發展難題,進一步暢通稀土產業鏈上下游以及不同領域之間的溝通銜接,集成創新資源,形成創新合力,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高端應用邁上新臺階,更好地保障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
《規劃》提出,到2025年,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產能只減不增,產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并嚴格落實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行業產能置換相關政策,防止銅冶煉、氧化鋁等盲目無序發展,新建、改擴建項目必須達到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污染物超低排放值。
對于鋼鐵行業,《規劃》提出,推進高效率低成本潔凈鋼冶煉、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先進電弧爐及其制造流程、近終形制造、特種冶煉、高端檢測等通用專用裝備和零部件生產技術的工程化。推動充填采礦、低品位難選礦、燒結煙氣循環、機械化原料場、高爐煤氣精脫硫、高效脫硫脫硝、余熱回收、中低溫余熱利用、鋼渣高附加值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產業化應用。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認為,嚴禁新增產能是底線,鞏固去產能成果是今后鋼鐵行業的重點任務之一,產能產量“雙控”將成為常態化。冶金規劃院預測,2022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為9.47億噸,同比下降0.7%;粗鋼產量為10.17億噸,同比下降2.2%。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常國武表示,“十四五”將鼓勵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
對水泥行業來說,節能改造達到基準水平、爭取標桿水平,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衡量指標。
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碳減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李琛表示,《冶金、建材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簡稱《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對水泥行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到2025年水泥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標桿水平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00kgce/t,基準水平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17kgce/t。目前的能效要求對照十年前水泥行業的整體水平,技術指標大約提高5%-7%。
今年10月新修訂發布的GB 16780-2021《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簡稱“新版GB 16780”)將于2022年11月1日起實施。新版GB 16780將熟料綜合能耗3級(即能耗限定值/基準值)指標確定為≤117kgce/t,等同于《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中的基準水平。結合近三年調研測算的數據,約75%水泥產能可以達到限定值要求,其余約25%產能尚無法達標。如果不及時進行技術改造,將有25%產能也就是4億多噸水泥熟料產能面臨淘汰退出的風險。
“當前,水泥行業最主要的矛盾是提升先進產能比例的迫切需要和總體產能依然嚴重過剩之間的矛盾。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愈發艱巨,既要顯著提升先進產能比例,又要加快推動低效產能退出。”李琛表示。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