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曬“答卷”:2021年跨過兩大臺階創新高 實現“十四五”強勢開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1-16





      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增量達到1.4萬億美元,規模再上新臺階;


      對歐美日等經濟體進出口增長17.5%;


      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6.7萬家,增加3.6萬家,內生動力進一步增長;


      ……


      1月14日出爐的進出口成績單顯示,2021年中國外貿在困難多挑戰大的情況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實現強勢開局。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中國外貿在2013年首次達到4萬億美元的8年后,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了歷史高點。


      在當天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說,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我國外貿進出口依然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在困難多挑戰大的情況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十四五’對外貿易實現了良好開局。”


      連跨兩個臺階達歷史高點


      李魁文介紹,2021年,我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外貿進出口實現較快增長,規模再創新高、質量穩步提升。


      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3萬億元,增長21.2%;進口17.37萬億元,增長21.5%。與2019年相比,我國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分別增長23.9%、26.1%、21.2%。以美元計,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到歷史高點。


      不僅規模創新高,質量提升也有新進展。


      從業態來看,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長24.5%,市場采購出口增長32.1%,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


      進出口結構方面,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出口產品中近六成是機電產品;


      區域布局方面,我國中西部地區進出口6.93萬億元,增長22.8%,比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高出了1.4個百分點;


      貿易伙伴中,對歐美日等經濟體進出口增長17.5%,對拉丁美洲、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了31.6%和26.3%。


      “中國攜手貿易伙伴,共同維護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共同助力了世界經濟的復蘇。”李魁文說。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外貿的國際市場份額也有新的突破。根據最新數據測算,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4.9%,同比提升了0.6個百分點,與2012年相比提升了3.8個百分點,這一增量剛好與世紀之初2000年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相當。


      同時,我國進口國際市場份額自2013年首次突破10%后穩步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2.1%,同比提升了0.5個百分點。“這體現了我們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李魁文說。


      三大因素合力支撐穩增長


      分析背后原因,李魁文指出,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二是全球經濟保持復蘇態勢。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蘇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2021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從產品看,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2%;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三是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去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比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延續并完善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等。這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釋放,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大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成為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


      好開局之后,中國外貿還在力爭激流而上。李魁文說,今年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際需求復蘇勢頭放緩。此外,再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


      2021年12月18日,天津港2021年第2000萬標準箱被吊裝至中遠海運“天盛河”輪。當日,天津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準箱,創歷史新高。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李魁文同時指出,在正視這些困難和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繼續為穩外貿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支持也在進一步加力。李魁文表示,下一步,海關總署將按照提振外貿市場主體信心的要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助企紓困、恢復發展,更大激發外貿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


      事實上,針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多重跨周期調節穩外貿政策已經排上日程。《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期以來,相關部門接連部署支持舉措,力爭早安排早落地,全力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幫助企業更好地抓訂單、拓市場,為2022年外貿穩增長護航。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擴大開放,針對困難挑戰推出應對舉措,做好跨周期調節,助企紓困特別是扶持中小微企業,努力保訂單、穩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隨后召開的2021年全國商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時提出,加強跨周期調節,落實好穩外貿政策,推進外貿創新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貿運行基礎并不牢固。為做好跨周期調節,助企紓困特別是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努力保訂單、穩預期,《意見》從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進一步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等方面推出15條舉措。


      分析指出,在良好開局帶動和多重政策保障下,我國外貿發展的預期和信心將進一步穩固,也將為全年外貿提質升級贏得更大主動。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外貿出現近三年來首次月度逆差

      針對中國外貿今年2月份出現近三年來首次的月度逆差,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回應稱,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是正常現象。
      2017-04-14
    • 跨境電商試點一年:拉動地方外貿轉型成效初顯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即“4·8新政”出臺已歷一周年。一年來,電商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愁,經歷陣痛也滿懷希望。
      2017-04-14
    • 春季廣交會釋放外貿回暖信號

      第121屆廣交會日前進入第二期。從已經結束的第一期展會情況看,受全球市場回暖等周期性因素影響,以及我國支持外貿發展政策的效果顯現,我國外貿企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7-04-28
    • 從外貿“晴雨表”看中國經濟底氣

      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 8%,表現“亮眼”。對于今年的外貿形勢,企業如何看?怎樣在“黑天鵝”頻頻的國際環境中求得更好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給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2017-04-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