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周內,31個省區市密集發布2021年經濟數據,地區經濟總量排名再現洗牌式位次調整,而且2022年競爭將依然激烈。
從經濟總量看,廣東、江蘇、山東分別以12.4萬億元、11.6萬億元、8.3萬億元穩居2021年全國經濟總量排行榜前三位。相較于2020年,前六強省份未發生變化,位次調整的省份是:湖北趕超福建重回全國第7位,并同步拉近了與四川、河南的距離,重慶反超遼寧位列第16位,山西、內蒙古均超越貴州分列第20位、第21位,新疆反超天津位列第23位,中西部地區加速趕超態勢明顯。
尤為亮眼的是,面對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散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13個省份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如廣東突破12萬億元,江蘇突破11萬億元,山東突破8萬億元,浙江突破7萬億元,四川、湖北突破5萬億元,上海、北京、安徽突破4萬億元。
其中,廣東、湖北、安徽、北京等省份經濟量級提升進程明顯加快。以安徽為例,2009年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2013年、2018年、2021年分別跨越2萬億元、3萬億元、4萬億元臺階,跨萬億級臺階進程縮短到3年,科技創新是安徽等省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招。
從經濟增速看,湖北以12.9%的同比增速居首,海南以7.3%的兩年平均增速領跑全國,山西以27.98%的名義增速一騎絕塵。在同比增速跑贏全國(8.1%)的11個省份中,東部地區省份占據5個席位,中部地區占據4個席位,西部地區占據2個席位。值得一提的是,除云南、寧夏、河南、遼寧、青海、西藏外,其余25個省區市均完成了2021年初設定的預期增速目標。
展望2022年,除天津尚未公布外,其余30個省區市均已提出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多數省份目標設置在7%以下。其中海南設定的9%左右目標最高,西藏設定在8%左右,湖北、江西、安徽、貴州、云南、寧夏、河南7省區設定在7%的范圍。江蘇、福建、山西、吉林等省份紛紛表示,“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時,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擴大有效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扎實推動消費擴容提質等成為各地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多數地區投資增速目標較2021年的兩年平均水平加快或者維持高速區間。
數字經濟也被寄予厚望,浙江省提出,全力推動數字經濟積厚成勢,深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做大做強數字安防、集成電路、智能計算和智能光伏等產業,推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加快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江蘇省提出,要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出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強化數據開放和數據保護,統籌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生態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記者王彩娜)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