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糧食豐收!“虎虎生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2-07






      保障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1 安排14億元資金做好秋收和秋冬種相關工作


      財政部一次性新增安排14億元資金,用于對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等5省開展農田排澇、糧食烘干收儲,購置燃油、肥料、種子(苗)等農業生產恢復所需物資材料及服務給予補助,重點彌補農機作業因柴油價格上漲而增加的成本,確保2021年秋糧豐收并為2022年春夏糧食生產奠定基礎。


      2 保障化肥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受生產成本推動、國際市場傳導等因素綜合影響,國內化肥價格明顯上行。發改委等部委9月發文,全力保障化肥生產要素供應,暢通供應國內的化肥運輸配送,維護化肥市場流通秩序等方式,做好今后一段時間化肥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


      3 保障生豬供應和價格穩定


      遵循經濟規律,更多用市場化方式緩解“豬周期”波動,確保生豬供應和價格穩定。一是穩定財政、金融、用地等長效性支持政策,保護生豬養殖場(戶)積極性。二是建立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當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以上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時,各地可對規模養殖場(戶)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三是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強豬肉儲備應急調節。


      4 確保“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


      嚴格落實地方屬地責任,將做好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作為“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的重要內容,統籌抓好生產發展、產銷銜接、流通運輸、市場調控、質量安全等各項工作。


      5 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80%。


      6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通過。強化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管理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在嚴格控制農用地特別是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同時,進一步明確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1 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


      為有效化解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財政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200億元,用于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


      2 三大糧食作物兩類保險實施范圍擴大


      為幫助農民抵御災害等風險,穩定種糧收益,在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針對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投保農戶實施保費補貼。兩種保險保障水平最高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


      3 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稻谷補貼和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


      穩定和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繼續實施對產糧大縣獎勵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統籌的土地出讓收益使用等對產糧大縣給予傾斜。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1 開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


      從2021至2023年,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實現對全國2323個農業縣(市、區)的全覆蓋;啟動并完成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行政村的全覆蓋;啟動并完成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現對全國所有養殖場(戶)主要養殖種類的全覆蓋。


      2 加強優良品種選育推廣


      提高稻谷、小麥品質和大豆油脂含量,培育優質蔬菜品種,提高重要農產品單產和市場適應度,提升奶牛出奶量和肉牛品質。


      3 培育壯大種業企業


      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培育壯大種業企業。集中開展為期半年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種業套牌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


      4 健全農技推廣體系


      建設5000個以上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廣1萬項(次)以上的農業主推技術,全國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對全國1/3以上在編在崗基層農技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培訓,培育1萬名以上業務精通、服務優良的農技推廣骨干人才,招募1萬名以上特聘農技員(防疫員)。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1 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持,針對不同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研究制定差異化的信用貸款政策。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支持農機具和大棚設施等依法合規抵押質押融資。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無還本續貸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債券和股權進行融資。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和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2 金融支持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


      以農業農村部推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為重點區域,滿足該區域內鄉村休閑旅游經營主體融資需求。支持重點區域內的各類鄉村休閑旅游經營主體發展田園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等多種業態,完善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聚焦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對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鏈上經營主體提供全覆蓋、全方位、全鏈條金融服務。


      3 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


      健全縣、鄉、村寄遞服務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地區流通體系建設,促進群眾就業創業,更好滿足農村生產生活和消費升級需求。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完善農產品上行發展機制,加快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繼續深化寄遞領域“放管服”改革。


      轉自:中國政府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今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

      今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

      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近七成,全年糧食生產大局已定。據農業部初步預計,在今年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在1 2萬億斤以上,仍是一個豐收年。
      2017-10-17
    •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有效化解結構性矛盾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有效化解結構性矛盾

      國家糧食局和財政部今年啟動實施了“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生產由“多產糧”向“產好糧”轉變,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助推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2017-11-06
    • 我國糧食生產堅定向優向綠步伐

      我國糧食生產堅定向優向綠步伐

      “兩穩一優”是今年糧食生產新態勢:面積穩定——播種面積16 8億畝,與上年持平略減;單產穩定——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技術落實到位;結構優化——玉米繼續減少,雜糧雜豆等增加。
      2017-11-21
    • 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近年來,我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拓展新格局,糧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2018-01-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