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痛點” 硬招實招力促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2-23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2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下稱《若干政策》),圍繞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五方面推出18項舉措,以進一步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著力解決制約工業經濟運行中的掣肘問題,確保全年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政策推動下,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的成效顯現。2021年四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呈現逐步回升態勢,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景氣區間;2021年全年工業投資、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實現11.4%和17.7%的增長。


      “我們在監測和分析當中也發現,目前我國工業經濟穩定恢復態勢還不是很牢固,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來繼續推動振作。”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聚焦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痛點”,《若干政策》推出一批更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怎么來支持”的問題,包括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政策延續實施6個月,降低企業社保負擔,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做好鐵礦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啟動實施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等。


      趙辰昕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信心,提振發展預期。通過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政策舉措確保市場主體在一季度能夠盡快享受到相關政策紅利。二是著力擴大精準有效投資,讓企業振作起來并持續不斷地增強發展后勁。


      針對工業領域部分行業面臨的困難,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介紹,將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增加專項資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支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支持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以需求拉動工業產品供給,如,適當增加中央基建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助力市場主體平穩運行。


      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要解難,更要培優。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表示,將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近期工信部將發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夯實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基礎,力爭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200家左右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記者 郭倩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6 9%。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7 6%,已經連續14個月高于6%的增長速度;工業當中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8%。
      2017-07-25
    • 工業經濟延續企穩勢頭 結構調整效果進一步顯現

      7月25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在介紹2017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時表示,工業經濟延續一季度穩中向好運行勢頭,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9%,增速同比加快0 9個百分點,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07-26
    • 上半年工業增速創三年新高 數字經濟成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達到了近三年的最佳狀態,6 9%的增速是三年來的最高值。這為新興產業的提速騰出了空間,數字經濟正在強勢崛起。
      2017-07-26
    •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又有了新依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6月份,鋼鐵、汽車、電子等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裝備制造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采礦業。
      2017-07-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