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01





      氫能源燃起的奧運火炬、張北草原風能點亮的奧運場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制冷形成的“最快的冰”……作為奧運歷史上首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剛剛落幕的北京冬奧會以無處不在的綠色,向世界彰顯著中國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格局之變:“五位一體”推進生態文明


      這是一場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變革。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再次強調“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生態文明正式被寫入國家根本法,實現了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次次新理念新戰略的提出,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達到了中國共產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不斷認識的新高度。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將這一切形容為“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人們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主動性顯著增強。這樣廣泛的思想共識成為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本的思想保證和基礎。”


      制度之變:實行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


      76.6萬余只!2022年剛開篇,鄱陽湖野外監測統計到的最新水鳥數量,創下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高。


      鳥類是環境優劣的“生態試紙”。自2020年1月1日起,鄱陽湖全面實施10年禁漁,對濱湖農田開展生態補償,人上岸,船收回,網銷毀,換來一片盎然景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舉一綱而萬目張。


      從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到監測監察執法“垂改”;從明確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到開展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從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到推行綠色生活創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聚焦八大類體系建設,夯實綠水青山的制度根基。


      從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從“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到綠色原則成為民法典的基本原則……生態環境保護舉措全面發力,“長牙齒”的硬招成為遏制環境違法的有力武器。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我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和武夷山等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向著建立系統的國家公園體系邁出堅實步伐。


      如今,放眼神州,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育地,秦嶺朱鹮的數量增加至5000余只,極為珍稀的海南長臂猿數量增加到了5群35只,極度瀕危的野生植物華蓋木從初發現時的6株增加到目前的1.5萬株……


      截至目前,我國形成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理念之變:綠色低碳融入生產生活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鳴鑼開市。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的碳排放量超過45億噸,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綠色,已然成為發展的底色。


      調整能源結構,提升資源效率,至2019年年底,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15.9%,比2005年提升了8.5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實現快速增長,規模居全球第一。


      倡導綠色消費,人人助力環保。在城市,“光盤行動”風行,二手商店受熱捧,線上閑置交易平臺生意火熱,綠色低碳消費漸成氣候;在農村,“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已成歷史,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8%以上,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端穩“生態碗”,吃上“小康飯”。僅“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10.2萬人,實現在山上護林、家門口就業,帶動了300多萬人脫貧;推動國有林區林場改革,50多萬職工從“砍樹人”變成了“看樹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20年9月30日,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轉型的自覺行動,也是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責任擔當——中國已逐步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正越來越近。(記者 楊舒)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綠色轉型全面推進 央地共建美麗中國

      綠色轉型全面推進 央地共建美麗中國

      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23.04%,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等國家公園陸續設立,自然保護地面積超過172.8萬平方公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持續開展40余年,我國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2021-07-14
    • 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文!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中共中央 國務院發文!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1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
      2021-11-09
    • 美麗中國建設,有了新的時間表

      美麗中國建設,有了新的時間表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意見》明確,要部署實施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等8個標志性戰役。
      2021-12-21
    • 中國這十年:經濟發展大提高 生態環境大改善

      中國這十年:經濟發展大提高 生態環境大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又邁上大臺階。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202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美元,接...
      2022-05-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