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關鍵詞看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宏觀經濟信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07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報告中對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和趨勢,以及和前兩年在綜合判斷上的新變化,讓我們得以一觀2022年經濟的大走勢。


      關鍵詞一:總基調穩、保


      報告原文: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宏觀政策有空間有手段,要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總基調上,均為堅持穩中求進。今年的表述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增強有效性。


      2021年的表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可持續性。


      2022年中國政府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已定。有市場分析認為,今年第一季度把GDP增速穩住,第二季度開始反彈是相對樂觀、符合預期。


      關鍵詞二:GDP增速 5.5%


      報告原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保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在總基調之下,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對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進行了細化。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


      據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我們認為是必要的,也是能夠實現的。報告指出,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


      穩增長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就業、保障民生。預計今年新畢業大學生1076萬人,比去年多增加了167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明顯大于去年,必須保持必要的經濟增速。此外,部分企業、行業、地方政府還面臨一定的債務壓力,也需要保持適當的經濟增速才能防止出現債務風險。


      關鍵詞三:形勢判斷爬坡過坎


      報告原文:綜合研判國內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條件,特別是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創業創新的巨大潛能、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我們還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


      在形勢判斷上,2022年的表述有明顯的不同。談到今年工作,面對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李克強總理用了必須“爬坡過坎”來形容。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持續發展具有多方面有力條件。


      在2021年的表述中,對形勢的判斷描述為“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爬坡過坎,新坐標正在召喚。


      關鍵詞四:財政政策提升效能


      報告原文: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增強有效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延續,但表述強調了要提升效能,精準、持續被突出。在2021年的表述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在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赤字率適當下調,是保持財政可持續的重要舉措。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但通過跨年度調節,僅中央本級財政調入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萬億元。這個資金量,相當于提高赤字率一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強度是有保障的。”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分析,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需要重點關注的有:一是全年財政赤字率安排在2.8%左右。


      二是專項債發行額度在3.65萬億元左右,雖與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結轉的專項債資金在1.4萬億左右,二者資金合計超過5萬億元,2022年可使用資金約是去年的兩倍,仍然保持較大的強度,能夠有效地拉動基建等方面的投資。


      三是減稅與退稅并舉。


      四是將大幅度加大中央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規模近9.8萬億元,增長18%,支持地方政府落實惠企利民政策,可以看出中央對提升政策效能,保持精準、可持續的重視程度。


      雖然赤字率有所下降,但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實質性的力度比2021年要大。更大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將有效地助企紓困,促進穩就業保民生,推動投資與消費的增長,助力穩增長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五:減稅降費 “放水養魚”


      報告原文: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還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


      在財政政策中,財政赤字、專項債券以及減稅降費都受到了更高的關注,尤其是減稅降費的政策“組合拳”。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過去一年優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上億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就業創業,宏觀政策延續疫情發生以來行之有效的支持路徑和做法。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還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階段性緩繳稅費。


      實踐表明,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直接有效的辦法,實際上也是“放水養魚”、涵養稅源,2013年以來新增的涉稅市場主體去年納稅達到4.76萬億元。加強鐵路、公路、航空、海運、港口等運輸保障。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信貸投放,繼續執行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幅超過40%,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


      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各地也要結合實際,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以穩定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消費投資、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補助資金直達市縣,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資金調度,確保退稅減稅這項關鍵性舉措落實到位,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


      關鍵詞六: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報告原文: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業優先政策要提質加力。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及時動用儲備政策工具,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2022年,貨幣政策提及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


      2019年以來,貨幣政策延續“穩健”基調,強調“靈活適度”。疫情以來,對貨幣政策的表述在“靈活適度”的基礎上增加了“精準導向”的內容。到2022年,貨幣政策的表述又回歸為“靈活適度”。


      同時,貨幣政策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從疫情前“緩解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轉變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等。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貨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人民銀行在2月11日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亦指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注重充分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實現總量穩、結構優的較好組合。


      轉自:財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一季度宏觀經濟延續良好勢頭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的良好勢頭,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實物量指標和先導指標回升轉好
      2017-04-14
    • 我國宏觀經濟環境持續改善

      1至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呈現“供給運行平穩、內生需求回暖、民生指標亮眼、價格水平溫和”的總體特征。
      2017-07-03
    • 當前物價水平有助于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當前物價水平有助于宏觀經濟平穩運行

      數據顯示,6月份,CPI環比下降0 2%,同比上漲1 5%;PPI環比下降0 2%,同比上漲5 5%。業內專家預計,未來我國通脹水平溫和可控,物價絕對水平不高及維持平穩運行態勢將為政策調控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間和環境。
      2017-07-11
    • 6月官方與財新PMI同步回升——積極因素主導宏觀經濟運行

      近日發布的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6月份財新PMI錄得50 4,結束5月份(49 6)輕微放緩的狀態,回升至擴張區間。
      2017-07-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