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些數據,看中國經濟如何更好邁向高質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11





      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政府工作報告呈現的2021年成績單中,這些數據讓人眼前一亮。同時,報告的一系列新部署,也讓人從中讀出中國經濟更重創新、更加綠色,更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


      讓創新動力更足


      此時,全國人大代表、航天員王亞平正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出差”。她和同事翟志剛、葉光富已經在中國空間站駐留將近5個月。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興贏委員為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點贊”,僅去年一年我國就進行了50多次發射,很多技術取得新突破。


      依靠創新,是提高發展質量的關鍵之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一系列舉措發力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勾勒出創新驅動發展的路線圖。


      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衡量“創新力”的重要指標。從2012年到2021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從1.02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占GDP比重從1.97%增長至2.44%。


      翻開預算報告,今年我國繼續嚴控中央部門支出,但對教育、科技的投入不納入壓減范圍。從全國看,今年科學技術支出增長7.2%。


      當前優質技術人才的短缺,成為一些企業發展的“痛點”之一。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王娟玲代表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


      她說,要逐步構建起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梯度發展的人才培育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未來,中國制造“骨骼”將更加強健,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創新驅動發展將動力更足。


      讓發展成色更綠


      環境美不美,生態好不好,關系人民福祉和永續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一方面部署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方面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源革命,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等。


      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安排300億元、增加25億元;水污染防治資金安排237億元、增加20億元;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專項資金安排170億元、增幅達42.9%;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完善清潔能源支持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綠色發展奇跡。2021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9.1%,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人們享受到更多藍天白云的好天氣。


      能源在變“綠”。北京冬奧會上,3大賽區26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提升至25.5%。


      綠色消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業產能規模,同時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未來,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將加快形成,我們生活的家園將更綠更美。


      讓市場活力更強


      1.5億戶市場主體,是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面對下行壓力,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為企業減負紓困、更大激發市場活力的信號。


      ——減稅與退稅并舉,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引導大型平臺企業降低收費,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收費,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等。


      “新政策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度更高,將釋放多重政策紅利。”浙江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代表說。


      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絡購物、在線學習、遠程辦公等成為工作生活新方式。去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經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約四分之一。數字經濟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催生了生機勃勃的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如何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政府工作報告專門部署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


      未來,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為老百姓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記者高敬、戴小河)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