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 我國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4-06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保障安全穩定供應——


    我國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展望203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


      轉變能源發展方式


      相比“十二五”和“十三五”,“十四五”能源規劃更強調“現代能源體系”。在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看來,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清潔低碳安全高效”8個字,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內涵。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也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能源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杜忠明表示。


      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將重點從三方面發力。在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從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等多個維度,加強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到2025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規劃》明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重點是做好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到2025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離不開現代化的能源產業鏈。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推動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供需相對寬松,但依然出現了電力、煤炭、天然氣等供應階段性偏緊的情況。“十四五”時期,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能源消費仍將剛性增長,能源保供的壓力持續存在。


      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認為,確保能源安全和保障供應是能源行業的首要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越好,對能源的需求越旺盛,保供的責任壓力就越大,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強大的能源供給能力是能源安全的基礎保障。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要做好增量,把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建設好,持續擴大清潔能源供給;另一方面,要穩住存量,發揮好煤炭、煤電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有序釋放先進煤炭產能,根據發展需要合理建設支撐性、調節性的先進煤電,著力提升國內油氣生產水平。


      同時,還將加快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強電力和油氣跨省跨區輸送通道建設。重點推進地下儲氣庫、LNG接收站等儲氣設施建設,提升能源供應能力彈性。加強能源應急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煤炭、油氣、電力供需預警機制,提高快速響應和能源供應快速恢復能力。


      電力系統是最復雜的人造動態系統,如何保持電網穩定運行,是重大課題。“近年來,隨著直流輸電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我國電網已成為含大量電力電子設備、跨大區交直流混聯的現代電力系統,其規模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系統特性發生深刻變化。”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系統處處長賀靜波說。


      對于電力應急安全保障,《規劃》提出,要不斷完善有序用電方案和應急預案體系,提高電網互濟支撐水平,提升電力應急供應和事故恢復能力。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在我國對外宣示的碳達峰、碳中和4個主要指標中,能源直接相關的就有3個,分別是: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因此,實現“雙碳”目標必須做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這篇大文章。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規劃》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推進能源領域碳減排工作。


      一是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聚焦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十四五”時期重點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增強清潔能源供給能力。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楊昆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扎實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結構、運行形態、源網荷儲協調等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和攻關,制定出臺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標準。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打造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持續優化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推動建設適應分布式、微網發展的智能配電網。


      二是大力推進能源產業鏈碳減排。在能源開發生產、加工儲運等各環節,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時要注重因地制宜,推動能源產業和生態治理協同發展。


      三是支撐、服務、推動重點行業轉變用能方式。能源領域碳減排的關鍵是用能模式的低碳轉型,“十四五”時期將重點關注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領域,以更大力度強化節能降碳,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推動提升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水平。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要強化風險防控,確保安全降碳。”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王志軒說。(記者 王軼辰)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現代能源體系加速構建

      “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現代能源體系加速構建

      今年1月,“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2月,位于渤海中部海域的渤中13—2油氣田探明地質儲量億噸級油氣當量,進一步夯實了我國海上油氣資源儲量...
      2021-05-11
    • 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

      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對外公布。根據《規劃》,展望2035年,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代能源體系。
      2022-03-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