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財政收入中,中央財政收入占了近半。讀懂中央財政收支賬本,從資金變化中看出收支變動,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央政策。這與經濟社會運行和百姓切身利益緊密相關。
相比于剛剛公布的一季度中央財政實際數據,從近期財政部披露的2022年中央財政預算、中央部門預算,可以更好地了解全年的中央財政對收支形勢預判,及其背后的政策導向。
中央收入低增長和資金高調入
財政部公布的一季度全國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949億元,同比增長7.6%,收入增速較前兩個月明顯放緩;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6804億元,同比增長4.5%。
根據今年中央財政預算,今年全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增速預計為3.8%,這意味著未來中央財政收入增速將繼續放緩。從近些年預算數據來看,除了疫情暴發的2020年,3.8%的增速處于一個相對較低水平。
《關于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的說明》顯示,3.8%收入增速主要是根據經濟恢復水平、價格水平和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等因素預計。由于2022年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較低。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今年退稅減稅降費規模高達2.5萬億元,創退稅減稅規模歷史新高,對財政收入有一定沖擊,但減輕企業負擔,提振市場信心,有利于穩經濟,同時涵養了稅源,培育新的市場主體,有利于未來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稅收收入為主。根據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表,中央財政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全年預計收入約為3.15萬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1%。增值稅收入下滑比較少見。上述增值稅收入增速主要根據今年實施新的增值稅減稅退稅政策以及工商業增加值、價格變動等因素測算。
增值稅收入下滑,主要與今年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有關。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高達1.5萬億元,在4月1日退稅啟動后,僅半個月退稅規模高達4202億元。近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快退稅進度。這一方面緩解了小微、制造業等行業企業資金壓力,為企業紓困;另一方面也導致增值稅收入增速明顯放緩。
另外,在考慮今年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減稅政策以及企業利潤預計增長的情況下,中央財政預計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7.5%。中央財政預計,今年證券交易印花稅預算數為2150億元,同比下降13.2%,這主要根據近年來股票市場交易額平均情況測算。
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賬本中,還有一部分中央財政調入資金,今年預計為12665億元,比去年執行數增長約556%,調入資金規模處于近年來高位。中央財政調入資金主要來自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兩個賬本。其中,從政府性基金預算賬本中調入資金高達9000億元。
今年中央政府性基金總收入規模也創近些年新高。這主要是中央單位特殊上繳利潤1.65萬億元,這筆錢用來支持企業減稅退稅減負和保民生。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上繳利潤達到1.1萬億元。這筆錢按月均衡上繳,但隨著退稅進度加快,上繳進度也在加快。央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人民銀行已上繳6000億元。
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考慮到地方財政比較困難,為了保障今年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地,今年中央財政通過對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籌資,實際承擔退稅減稅資金大頭,比如1.5萬億元退稅資金中,中央財政實際承擔超九成。
預算收入只是一個預計指標,并非剛性必須完成的任務指標,受經濟等因素影響,實際收入跟預算收入會有一定出入。比如,去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實際收入為預算的102.2%,相比預計收入略有超收,這跟經濟恢復略好于預期有關。
9.8萬億元支持地方
從一季度中央財政收支數據可見,中央財政收入超支出約2.2萬億元,這筆錢主要是轉移給地方使用。這跟中國的財政體制有關,中央財政雖然集中了全國近半收入,但通過對地方轉移支付,將大部分財政資金轉給欠發達地區,來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根據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13.4萬元,這筆資金用于中央本級支出約3.5萬億元,而用于對地方轉移支付約9.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多位財稅專家認為,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比去年增加約1.5萬億元,目的就是支持地方落實地方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和保障好民生,中央財政通過動用央行等利潤“家底”來支持。
在9.8萬億元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構成中,除了常規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外,今年首次設立了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約0.8萬億元。
受近些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規模較大等影響,地方對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依賴度較大,尤其是今年大規模退稅減稅需要中央財力支持。
31省份獲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規模比較受關注。根據2022年中央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分地區情況匯總表,除了尚未落實到地區的2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外,其余約7.8萬億元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給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具體來看,四川以約5314億元中央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居首位,河南緊隨其后。總體來看,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獲得的轉移支付資金規模居多,東部發達地區相對較少,這也發揮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均衡地區財力的作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據第一財經統計,從各省份人均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看,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省份居前。這更能體現中央財政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這些省份對中央財政依賴度也較高。
根據中央財政預算,今年中央財政赤字為26500億元,將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為應對疫情沖擊,為了加快投資和保民生,2020年境內國債發行額(約7萬億元)明顯擴大,去年也保持在高位,這有效地發揮著國債逆周期調節作用,保障積極財政政策落地實施。
根據2021年和2022年中央財政國債余額情況表,2021年末國債余額約為23.27萬億元,今年末國債限額約為26.7萬億元。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