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一季報亮點: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4-24





      今年一季度,面對國際國內多重考驗,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制造業占比繼續提升,消費主導作用明顯,城鄉居民收入比值下降,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制造業占比繼續提升


      4月20日,在位于江西省遂川縣的江西吉安奧海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所有流水線都在滿負荷生產。這家研發、生產、銷售電子產品的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逾7億元。公司負責人何風波說:“組合式稅費優惠政策讓大家的信心更足了。”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一季度,在穩增長政策發力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6%,快于GDP增速;制造業占GDP比重為28.9%,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制造業產出占GDP比重有所上升,表明制造業持續恢復,產能利用率維持較高水平。”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系列保供穩價、助企紓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釋放。


      制造業比重上升的同時,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新動能增長引擎作用繼續顯現。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促進產業升級發展,產業技術密集程度穩步提升。


      “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產出保持較快增速,說明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周茂華說,我國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完善,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堅實基礎;我國處于消費升級階段,需求牽引制造業升級;全球競爭更加激烈,倒逼國內制造業加快升級;我國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千方百計為企業紓困解難,也將有力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際地緣政治沖突及國內散發多發疫情等因素影響下,經濟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3月份,部分企業出現臨時減產停產,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副司長江源表示,下一階段應堅決落實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各項決策部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和國民經濟循環。


      消費主導作用明顯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今年一季度,我國市場銷售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基本生活類和消費升級類商品增勢良好;網上零售增長較快,對消費市場增長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線上消費對消費市場持續恢復起到了明顯帶動作用。”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董禮華介紹,一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8%,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4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3.2%,對市場銷售增長拉動超過1.5個百分點。


      盡管受近期疫情影響,消費增長受到一定抑制,但消費恢復態勢不會改變,消費“壓艙石”作用仍會顯現。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


      居民生活消費品市場需求擴大,也為相關制造業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一季度,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


      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將促進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提升。同時,積極推動擴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農村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將有利于消費持續增長。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要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必須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千方百計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減小疫情防控對市場主體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要繼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積極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落實落細穩就業措施,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


      城鄉居民收入比值下降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同比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收入同比增速“跑贏”了同期GDP增速。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司司長方曉丹認為,一季度,居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轉移凈收入平穩增長,經營收入和財產收入持續增加,為居民穩定增收提供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1.6個和2.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39,比上年同期縮小0.04,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我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意味著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均衡,城鎮化的動力在發生重要變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發展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表示,一方面,隨著我國城鎮化率持續提高,超大、特大和大城市輻射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隨著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實落細,為農村居民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


      馮奎建議,繼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關鍵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各地區根據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的不同階段,確定縮小差距的目標。(記者 林火燦)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平均工資:增長格局變化折射經濟結構優化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背景下,2016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繼續穩步增長,工資增長格局的變化折射出經濟結構調整的優化方向。
      2017-05-31
    • 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為經濟結構轉換培育新動能

      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為經濟結構轉換培育新動能

      近年來,一大批小微企業在政府扶持引導、分類施策下,積極創新,逐步破解融資難、盈利難、轉型難等問題,不僅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也增加了就業崗位,改善了民生環境,為市場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017-11-27
    • 我國經濟結構合理化調整 給就業帶來一系列“助推劑”

      我國經濟結構合理化調整 給就業帶來一系列“助推劑”

      今年以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持續增長、失業率保持低位。市場主體數量增多、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培育的新動能,為保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
      2018-07-09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

      從產業結構看,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轉向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統計顯示,1978年至201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4 6%升至51 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從47 7%降至40 5%,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從27 7%降至7 9%。
      2018-08-3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