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對于宏觀政策、資本市場、擴內需、房地產、產業鏈供應鏈等作出重要部署,釋放一系列政策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這些積極信號在后續的推進中轉化為實際政策落地,將有力推動需求恢復、供給復蘇,助力經濟逐漸恢復平穩增長。
要點1
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
會議提出,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負責人、董事總經理龍亮認為,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A股市場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助力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龍亮說,注冊制下,IPO定價更加市場化,更能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定價能力。同時,以注冊制為牽引,司法體制、退市機制、做市制度、多層次市場建設等資本市場全要素、全鏈條的改革將全面統籌推進,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可以考慮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向更多企業開放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擴大資本市場容量,包括在主板積極推進注冊制改革,同時深化科創板、創業板與北交所等板塊的注冊制改革,吸納更多的優質公司。
其次,緊抓注冊制的基本內涵,以注冊制改革推動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多方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規范化、常態化、嚴格化的信息披露規則,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加大對違法違規主體懲處力度,加快建立與注冊制相符的常態化退市機制等。
再者,穩步推進資本市場機構化與國際化,讓更多主體參與到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應鼓勵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理財子、險資等國內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降低外資準入門檻、促進跨境投資的便利化和自由化、開發國際化的金融產品,吸引外資機構進入市場。
要點2
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 實施好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
會議要求,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實施好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國家再次提出加快退稅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并提出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意味著年初制定的5.5%的經濟增長目標不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繼續加力,全面改善市場預期,確保疫情防得住、經濟穩得住、發展挺得住。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會成為未來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創新型‘增量政策’或有望陸續出臺。”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吳燦強調。
要點3
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 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會議提出,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會議要求,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會議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與面臨的風險挑戰作出判斷,在此背景下如何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是下一步政策的要點。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應提前謀劃增量工具,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經營壓力較大,應加強對其金融紓困的力度,更好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做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展期或續貸等支持。
日前,人民銀行公布多項再貸款工具的設立計劃,包括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元普惠養老再貸款、1000億元再貸款投放到交通物流領域等。可以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激勵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科技企業、養老機構、交通物流企業等特定領域的定向支持。
要點4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會議提出,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崔凡表示,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798.7億元,同比增長25.6%,增速很快。今年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支持下,外商直接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是有信心、有條件的。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此前表示,我國外貿產業基礎雄厚,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實現進出口保穩提質目標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要點5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會議提出,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稱,基建仍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后續基建持續發力的關鍵是在嚴控隱性債務的總基調下保障融資平臺的合理融資需求。
從內需動力來看,基建投資是較為明顯的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5%,增速比1至2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較去年全年提高8.1個百分點。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為,現階段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穩定就業。從統計局數據來看,制造業和建筑業是容納城鎮就業人員的主要行業,超過4000萬人員在制造業就業,超過2000萬人員在建筑業就業。面對疫情反復的狀況,依托建筑業,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發力,有利于拉動就業人員,為就業大局提供支撐。
要點6
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會議提出,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4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先后作出明確指引,多措并舉促進消費恢復,并提出在促消費政策基礎上做好助企紓困、保供穩價的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俊偉認為,擴內需是穩增長的關鍵。穩消費要做好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工作,盡量減輕疫情的負面沖擊;與此同時,做好受疫情嚴重沖擊人群的消費保障工作,引導全社會消費升級。
要點7
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 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此次會議提出“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預計下一階段有條件的城市將適當放松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標準,這對房企而言是一項重要的利好政策。
“總體來看,住房金融環境正在逐步釋放積極信號,以求平穩化解房企債務風險,有助于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連平說。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此次會議向行業釋放了更明確更積極的政策信號。從需求端來看,支持地方政府因城完善政策,預計后期地方調控自主性更強,更多大中城市的限制性政策包括限購、限售、限貸等有望松綁,房貸利率、交易稅費等購房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剛需和改善住房需求得到釋放。
要點8
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
會議提出,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工業產值高,產業鏈供應鏈長,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階段重點產業鏈。汽車產業鏈的復工復產迫在眉睫。
他說,上海有超過900個零部件供應商,是國內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的環節。上海地區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對恢復全國汽車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在李奇霖看來,后續政策會將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統籌考慮,避免出口訂單被分流,化解企業即使有訂單也因供應鏈問題無法正常生產交貨的風險。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