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位專家超全解讀!政治局會議釋放九大信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04





      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對下一步經濟工作做出部署。


      當前經濟怎么看?會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下一步經濟怎么辦?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全力擴大國內需求,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這一廣受市場關注的重要會議釋放出哪些信號?《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了20余位業內專家,九大看點逐一解讀。


      在形勢判斷方面,會議明確“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以及“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在政策部署方面,會議要求“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明確“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體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實施好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二是提出“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這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對全面應對風險挑戰的總體部署,是一個根本任務。要在多方面條件相互制約的復雜背景下,通過系統性、精細化對接才能實現這個任務。黨中央在穩增長方面的預期目標不變,決心不變,但相關的政策力度要顯著加大,而且要預留出足夠的回旋空間。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現實困難,一季度經濟增速為4.8%,外界對能否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非常關注。此次會議釋放了明確信號,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實現預期目標,這有利于市場預期向好,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效舉措出臺。


      “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意味著除了政府工作報告等定下來的今年的政策措施外,還將有更多調控政策出臺,可能包括貨幣財政、房地產、促消費以及地方保經濟運行的政策等。“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提前量”強調了政策要考慮到經濟發展的趨勢,提前謀劃,及早產生調控作用。“冗余度”則強調政策出臺要適當照顧到方方面面,考慮到相互影響和作用,使得政策效益最大化。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


      在具體增量政策工具上,預計主要是結構性政策工具,重點針對部分行業領域采取支持政策,通過儲備足夠的政策工具,根據形勢變化前瞻性采取應對措施。


      粵開證券研究院院長羅志恒:


      增量政策部分,要更大力度發揮財政政策作用,可以考慮增發特別國債,用于兩個專項用途,一是大力度支持基建投資,二是針對中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發放現金。


      會議提出,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保障,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疫情多點頻發給消費帶來沖擊,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5%,但財政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資增速出現回升。這一背景下,“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的提法引人注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


      “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是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更要突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同時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


      基建投資已成為2022年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消費復蘇尚需時日,基建投資可控性較強,可在短期內推動經濟企穩、改善市場預期。基建投資應配合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大方向。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相結合才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


      后續促消費政策要長期和短期結合、目標和問題導向兼顧,在出臺落實應對疫情促進消費恢復舉措基礎上,推進消費創新提質和支撐體系建設,在深化改革的同時強化保障,綜合施策釋放消費潛力。


      會議提出,要穩住市場主體,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


      疫情之下,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壓力增大。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打出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資金支持等組合拳,助市場主體減負降本。不過,面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紓困市場主體仍需加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


      疫情沖擊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影響較大,需要及時給予其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解決不可抗力風險帶來的經營壓力,單純的減稅降費措施已不能完全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困境,需要更多政策舉措提振信心。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


      穩住市場主體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解決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不僅是資金幫扶,還要從用工、原材料采購等方面采取措施。


      會議提出,要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抓好春耕備耕工作。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定和擴大就業,組織好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穩控安全生產形勢,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


      應提升能源“產供輸銷用”全鏈條的通暢程度,尤其是釋放上游產供節點的優勢產能,加強供應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強化區域調節能力;應優化能源市場機制構建,加強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加大能源儲備設施建設,處置擾亂市場價格非法行為,以確保能源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


      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和城市核心功能運轉,確保交通物流暢通和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不僅是提振國內外企業投資預期和老百姓滿意度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我國經濟和社會平穩運行的關鍵。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重要民生物資供應,幫助企業紓困,鼓勵企業吸納更多勞動力,保障居民就業,盡可能減少疫情影響,維持城市的核心功能,保證社會安定。


      發展改革委宏觀院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服務與物流研究室副主任陸成云:


      必須切實提高運輸物流環節防疫水平,努力探索提高平急結合優化物流組織的路徑,確保重要物資的可通達、及時性,確保運輸物流環節運行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會議標志著自上而下房地產政策目標的統一,向行業釋放了更明確更積極的政策信號。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


      需求端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供給端優化預售資金監管,將緩解房企現金流危機,有效降低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建議降低預售資金凍結比例,并擴大同一行政區域內資金調配的便利性,以最大程度減少同一行政區域風險暴發的可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


      各地應結合滿足真實居住需求和民生保障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調整和優化,新政重在穩定信心和預期,應長短兼顧,避免簡單粗暴。有效管控風險,應堅持疏堵結合。在預售資金方面,也應堅持必要的安全底線,科學管理,不放任、不過度、不加碼。


      會議指出,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近期受投資者預期和情緒的影響,金融市場出現一些波動。與此同時政策協同發力,相關部門頻頻釋放出穩定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積極信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


      本次會議充分釋放出穩資本市場的信號。近期中國股市出現超調現象,但應該認識到這主要是受投資者預期偏弱和情緒低迷等因素影響,是多種復雜因素合力作用后的短期反應,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后續政策層面將致力于通過不斷引入長期資金,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監管轉型,引導各類機構投資者提升專業能力和規范運營能力,及時回應影響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各類關切,積極主動出臺有利于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各類政策。


      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研究員劉金瑞:


      此次政治局會議延續了此前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政策基調。近年來,平臺經濟在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帶動經濟增長等方面成效顯著,但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市場公平競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在總結專項整改經驗基礎上,盡快形成規范、透明、可預期的制度和監管體系,才能為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相信隨著常態化、制度化監管措施的不斷出臺,平臺經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長高曉雨:


      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要堅持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一方面,建立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加快健全平臺經濟法律法規,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漏洞,加強數據產權制度建設,強化平臺企業數據安全責任。另一方面,從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握平臺經濟發展規律,加強開放合作,構建有活力、有創新力的制度環境。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


      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應堅持推動創新發展和強化監管規范并重。一方面,建立健全多方協同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通過立法規制引導平臺強化自身責任。另一方面,引導和支持平臺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平臺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國民經濟循環在本次政治局會議中被突出強調。會議提出,建設強大而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還提出“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楊光普:


      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通經濟運行中關鍵環節的堵點,加快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障礙,持續疏通政策傳導機制,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提升經濟運行的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


      立足于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完整產業鏈優勢,國民經濟循環體系的韌性不斷增強。暢通經濟循環的前提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下一步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高科技對高技術產業的支撐能力,優化創新、人才、資金等要素的供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的制造能力,不斷提升經濟發展韌性。


      會議提出,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


      當前國內發展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疊加疫情后我國外貿外資基數較高等因素,未來我國實現穩外貿穩外資的壓力進一步凸顯。但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基礎仍在,隨著助企紓困舉措以及擴大開放政策持續加力,外貿外資穩量提質仍是大勢所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


      3月外貿外資增速已經出現下滑。近期國內疫情影響預計在4月份數據中將有更明顯體現,所以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壓力和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不過,在政策全面持續加力下,預計二季度后半程反彈可期。


      目前情況下,建議在企業普遍關注的物流、人流暢通上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地的速度和力度,保障包括外貿外資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盡快恢復正常生產和運營,進一步穩定外貿外資企業的預期,增強發展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所長許英明:


      建議加強與外資主體的政策溝通,支持外貿主體經營,穩住其對營商環境優化和經濟盡快恢復的信心;盡快恢復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國內大循環,增強其對持續發展經濟和擴大開放的預期。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當前經濟工作六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各方面對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逐步加深、行動更為自覺,這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健...
      2017-04-26
    •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當前經濟運行五大信號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當前經濟運行五大信號

      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面對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如何確保經濟平穩運行?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釋放出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五大信號。
      2018-11-01
    • 政治局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有新要求 劃定七大重點領域

      政治局會議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有新要求 劃定七大重點領域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政治局會議歷來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會,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2018-12-14
    • 重申“房住不炒”定位 政治局會議釋放多重政策信號

      政治局會議將深挖國內需求、穩定制造業投資排在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靠前位置,這凸顯擴內需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并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凸顯了政策的連貫性和定力。
      2019-08-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