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
“總的看,這些都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來看,4月份主要工業和服務業出現了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二季度整個經濟運行會下降。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付凌暉說,疫情擾動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平穩運行趨勢,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國民經濟將會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
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
對于今年經濟形勢,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有很多因素超出預期,經濟運行確實面臨很多困難。但也要看到,這些困難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從全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
具體而言,付凌暉表示,從當前來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效果逐步顯現。4月中下旬以來,疫情形勢總體上呈下降態勢。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分地區,復工復產也是有序推進。從5月以來的情況看,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貨運物流持續恢復,全國發電量等一些實物量指標也在改善。
付凌暉表示,投資穩增長作用將繼續發揮,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支撐有力。消費有望逐步恢復,線上消費和升級類消費仍會成為消費的重要支撐。出口雖然面臨一定壓力,但是持續增長有利條件仍然較多。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調節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斷發力,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綜合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困難行業和重點領域扶持,效果會不斷顯現。同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有關方面在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將會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短期疫情沖擊
改變不了消費發展長期向好趨勢
4月份,受疫情沖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出現下降,但是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消費恢復步伐會加快。”付凌暉說,下階段,援企穩崗力度加大,就業基本盤總體穩定,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能力。受益于信息技術發展,一些傳統接觸型消費加快向線上轉移,居民消費升級態勢仍然會持續,有利于支持消費增長。
付凌暉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中國總體上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模式創新的特點是明顯的。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以來,消費在逐步恢復。當前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短期內疫情沖擊改變不了消費發展長期向好趨勢。
投資持續增長有較好支撐
對于投資形勢,付凌暉表示,從走勢來看,近期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投資受到一定制約,但是從先行指標看,投資持續增長,有較好支撐。
數據顯示,1-4月份,新開工計劃總投資增長28%;投資到位資金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9.7%,自籌資金增長13.5%。
“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逐步顯效,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大,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快,投資要素保障不斷增強,投資拉動作用有望進一步發揮,推動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付凌暉說,下階段,要繼續發揮好投資關鍵作用,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穩定宏觀經濟運行,增強發展后勁,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