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通“七條鏈” 大中小企業這樣融通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22





      身處產業鏈環節的中小企業,生存發展離不開上下游之間的合作與協同,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性生態很重要。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近日印發《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明確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為著力點,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發展生態。下一步,將如何暢通“七條鏈”,怎樣提升產業鏈穩定性?


      加大資源共享,增產業鏈韌性


      大量中小企業深耕產業鏈供應鏈,離不開與大企業打交道。加大資源開放和共享,更有助于小企業干成大事業。


      “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品牌、設計研發能力、儀器設備、試驗場地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梳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產業鏈圖譜,按產業鏈組織與大企業對接”……通知明確了一系列舉措,推動資源共享協同。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說,將在引導大型企業開放場景應用、共享生產要素、搭建共性平臺的同時,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形成協同發展優勢。


      持續聚焦電控系統、高效電機等重點領域,通過工業互聯網聚合產業鏈資源……今年以來,海爾加大力度吸引生態鏈上的中小企業在青島入駐,周邊配套率提升50%以上。海爾模式研究院調研顯示,供應鏈的區域集中將進一步降低風險,提升效率。


      “我們要積極發揮‘鏈主’優勢,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聚集,助力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鏈和地標性產業集群。”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認為,加大資源共享,將加快創新協同。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將梳理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大企業配套需求,引導中小企業精準補鏈,同時推動大企業建設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做強供需對接,擴市場空間


      越是在發展承壓的時候,越要做強供需對接,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更事關產業鏈的穩定。“開展大企業攜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活動,推動工業電商共同舉辦工業品在線交易活動,引導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采購需求”,工信部明確,以市場為導向,延伸大中小企業供應鏈。


      “我們將進一步鼓勵大型企業、平臺企業完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利益共享機制、風險共擔機制,營造‘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的發展局面。”徐曉蘭說。


      著眼于加強供需對接,各地推出一系列舉措:蘇州上線“蘇鏈通”平臺,幫助企業進行生產資料和物流的供需對接,目前平臺已發布供需信息上萬條;南京建立“寧對接”平臺,已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700多個……


      此外,工信部明確,要以平臺為支撐,為加強供需對接提供有力服務。下一步,將鼓勵各地培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平臺、基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對接。依托大企業打造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帶動中小企業共同出海,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提升要素保障,降低運行成本


      圍繞打通數據鏈、優化資金鏈、提升人才鏈等多方面,通知進一步明確具體措施,旨在提升要素保障能力,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數字化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的紐帶。工信部明確,鼓勵大企業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開發一批低成本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解決方案和場景,帶動中小企業協同開展技術改造升級。“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網絡供給能力,推進工業園區、企業廠區等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說。


      京東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近180萬臺工業設備,為1050家大型企業和近120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國網嘉興供電公司聯合相關銀行推出“信用證交費”,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渠道和新的電費交納渠道……圍繞引導大企業加強供應鏈金融支持、提升數字化等要素保障,一系列舉措正在展開。


      “我們將推動有關部門和地方配套具體支持措施,打造一批可復制的典型模式,通過‘以大帶小、以小托大’,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徐曉蘭說。(記者張辛欣)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步入加速期

      我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步入加速期

      記者日前獲悉,工信部等有關部門以財政資金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特色載體建設,在2018年已經批復36家實體經濟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的基礎上,第二批評審工作正在開展。
      2019-04-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