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發力 夯實經濟恢復基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23





      今年以來,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精準發力,對助企紓困、穩定經濟發揮突出作用。目前,正在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抓緊謀劃、適時實施增量政策,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錨定關鍵環節


      聚焦穩就業、穩投資、穩市場主體、穩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環節,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最引人關注的舉措,就是自4月1日起實施增值稅大規模留抵退稅,這是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主要內容,也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性舉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不少企業現金流困難,給生產經營帶來不小影響。“相對于減稅和增加政府投資,留抵退稅政策效果更直接、更及時,有助于提升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消費投資,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表示。


      留抵退稅規模達1.5萬億元,“精準發力”的特點明顯,特別是聚焦小微企業以及制造業等重點行業,精準錨定國民經濟運行和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大規模留抵退稅實施后,獲得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6.2%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獲得存量留抵退稅的小微企業中,84.5%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4.6%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


      “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為地方財政部門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提供了財力保障,確保助企紓困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精準有效實施。”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馬海濤表示。


      同時,財政支出保持適當強度,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統計顯示,前4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933億元,同比增長5.9%,科學技術、農林水、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等重要民生支出保持較快增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使用進度,有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截至5月15日,各地已發行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億元。


      “面對疫情多點散發等突出因素,財政支出加大強度,持續加強對民生等重點領域的保障力度。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專項債支出明顯快于上年,有效發揮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積極作用。”馬海濤說。


      聚焦發展根基


      精準發力,就是要把宏觀政策的著力點聚焦到市場主體這個經濟發展的根基上。除了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我國還大力發展具有直達性質的普惠金融,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下沉、更加有效,為廣大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


      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支農支小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為了增加政策精準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法”。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新設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具體來看,金融機構向“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領域發放貸款后,對于符合條件的貸款,央行可為貸款本金的60%提供再貸款資金支持。


      “科技創新再貸款政策通過精準滴灌、正向激勵、市場化原則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有效地為科創企業緩解融資困難、降低融資成本。”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智能制造中心負責人黃兆輝說,尤其是疫情期間,企業金融需求更迫切。2022年4月再貸款政策出臺后,浙商銀行上海分行于5月9日及時利用該政策,為“專精特新”企業、芯片測試企業——上海季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復工復產提供了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主動作為、高效直達,方可應變克難。截至2022年3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4.6%和29.5%,金融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大。


      進入4月以來,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均明顯增加,很多處在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接下來要穩存量,緩解困難企業貸款周轉難題。”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表示,銀行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


      注重改革實效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疫情反復、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宏觀政策如何更有力促進經濟增長備受關注。


      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宏觀政策有較大空間和較多工具選擇。“我國政府杠桿率相較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處于低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顯著高于歐美。此外,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幅度要顯著小于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因此,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一定增量空間。”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說。


      羅志恒建議,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從落實既定政策和出臺增量政策兩個維度出發,對沖需求下滑,做好紓困幫扶工作。“一方面,要加快落實已確定的政策,力爭盡快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要抓緊謀劃推出增量政策工具,積極幫扶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住廣大市場主體。”


      值得關注的是,大規模留抵退稅持續加速推進。在4月份最先退還微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5月份開始退還小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的基礎上,財稅部門明確中型、大型企業提前實施。“大型企業的存量留抵退稅金額更大,對解決企業現金流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提前退還大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所需財政資金也將更多,要統籌好中央與地方財政資金安排,穩步有序推進政策實施,為宏觀經濟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在釋放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還須針對當下各種復雜情況,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及其他金融工具,并借助財政等非貨幣政策工具多管齊下,鑿通特定時期各種特定的跨時空融資渠道,以利于貨幣政策有效傳導。”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創始秘書長楊再平說。


      對于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作用,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提出,要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適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作用;實施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抓實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落地生效。


      “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落實好穩企業保就業各項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脆弱群體。擴大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讓利空間,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提振信貸需求。同時,使用更多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羅志恒說。(記者 曾金華 郭子源)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經濟恢復基礎鞏固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經濟恢復基礎鞏固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怎樣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如何?7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2021-07-20
    • 上半年財政收支運行平穩 經濟恢復成效明顯

      上半年財政收支運行平穩 經濟恢復成效明顯

      財政部20日發布上半年全國財政收支數據:1至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7116億元,同比增長21.8%;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1676億元,同比增長4.5%。
      2021-07-21
    • 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環比增速一季度為0.4%,二季度為1.3%。
      2021-07-26
    • 7月部分指標同比增速放緩 下半年經濟恢復態勢不改

      7月部分指標同比增速放緩 下半年經濟恢復態勢不改

      受汛情、疫情等因素影響,7月份部分宏觀指標增速回落,工業生產同比增速創近一年新低。隨著極端天氣等短期擾動因素消退和對疫情的精準防控,以及投資、消費、外貿保持恢復仍有較多有利支撐,下半年經濟會保持穩定恢復態勢。
      2021-08-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