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十二位 我國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6-08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王志剛表示,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科技要在產業、企業、區域、重大工程、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著力發揮作用。要發揮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作用,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源頭供給、科技支撐和新的成長空間。


      在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發揮科技“無中生有”的作用,以新技術帶動新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加快應用,培育了智能終端、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產品、新業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技術突破打通了新興產業的一系列堵點,太陽能光伏、風電、新型顯示、半導體照明、先進儲能等產業規模也居世界前列。


      在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方面,持續20多年“三橫三縱”技術研發,形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較為完備的創新布局,產銷量連續七年位居全球首位。連續15年布局研發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高效發電技術,供電煤耗最低可達到264克每千瓦時,處于全球先進水平。


      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企業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達到76%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多年前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投入的70%,上交稅額由2012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3萬億元。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北京證交所上市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90%。


      在促進區域創新發展方面,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引領輻射作用不斷增強,三地研發投入占全國30%以上,北京、上海技術交易合同額中,分別有70%和50%輸出到外地。169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人均勞動生產力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吸納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占全國比重9.2%。


      王志剛強調,我國科技創新在原創能力、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弱項,既要抓住重要發展機遇,也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下一步,將加快強化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技術創新一體化布局,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塑造更多發展新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記者 鐘源)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創新力 跑出加速度

      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創新力 跑出加速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未來,中國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跑出創新“加速度”?就此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聽他們講述對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觀點和建議。
      2018-03-09
    • 代表委員熱議創新驅動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代表委員熱議創新驅動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 2%提高到57 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2018-03-09
    • 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入“沖刺期”

      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入“沖刺期”

      記者3月11日從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獲悉,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已進入“沖刺期”。
      2019-03-12
    • 成果涌現 創新型國家建設迎收獲期

      成果涌現 創新型國家建設迎收獲期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此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項目覆蓋機械裝備、新一代半導體照明、航空安全以及輕工、化工、建筑、農業工程和食品安全檢測等各個領...
      2020-01-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