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中經濟觀察:增支減稅穩大盤 中國財政收入拐點已現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7-27





      6月份,隨著疫情緩解,反映中國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財稅專家判斷,上半年財政收入拐點已現,下半年將逐步回暖,積極的財政政策助力了大盤穩定。


      財政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3%,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0.2%。占財政收入比重超過八成的稅收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0.9%,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4.8%。


      其中,6月份,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全國財政收入增長5.3%,增幅由負轉正;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0.5%,降幅明顯收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認為,經濟運行的底部已過,重新回到正常增長的軌道之上。總體看,上半年財政收入拐點已現。


      上半年,三大因素影響了財政收入——疫情沖擊、國際地緣政治變局和歐美貨幣政策緊縮。除此之外,包括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在內的減稅降費,也給財政尤其是地方財政造成了收支壓力。其中,僅增值稅留抵退稅一項,上半年就達18455億元(人民幣,下同),規模是去年全年的2.9倍。其間,部分省市財政收入下降。


      雖有壓力,積極的財政政策仍然持續發力,全力穩增長、保抗疫。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分析,通過大規模減稅降費退稅、加快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推動抗疫紓困、緩解市場主體經營壓力、對沖總需求不足、打通供給渠道,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定經濟大盤作出了貢獻。


      包括減稅降費在內,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見效快、政策傳導時間短,財政能夠通過基建投資等直接擴大經濟總需求;通過貼息、擔保補貼,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與貨幣、產業政策配合的杠桿效應強。截至6月末,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41萬億元,2022年用于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券額度基本發行完畢。1-6月,已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支持超過2.38萬個項目,專項債券項目市場化配套融資超過5300億元,帶動了有效投資。


      減稅降費、支出增加,上半年財政收支緊張。但這些壓力,在成千上萬的市場主體身上得到了回報。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稅收大數據,二季度,全國享受留抵退稅企業,采購原材料等支出比無退稅企業高5.7個百分點,企業銷售收入比無退稅企業高1.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企業設備投資增幅比無退稅企業高9.5個百分點,高技術企業銷售收入增幅比無退稅企業高1.8個百分點。


      包括留抵退稅在內,今年中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增加了企業現金流,提振了經營預期和信心。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經濟有望逐步恢復,保持平穩增長。下半年,隨著退稅政策等因素對收入影響程度的減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邢麗預計,下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將恢復穩定增長。


      羅志恒相信,下半年基層財政收支壓力將有所緩解。但今后,財政仍需保持一定支出力度。短期內,財政托底經濟穩增長必要性仍然較大,財政政策要保持適度的連續性,這將考驗財政可持續性與跨期調節的能力。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