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同比漲幅不及預期,但分析師指出,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下,未來幾個月CPI可能面臨一定的結構性上漲壓力。
國家統計局周五發布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2.3%,漲幅較上月收窄1.9個百分點,為連續第十個月回落。
CPI和PPI均低于外界預期。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七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8%,PPI同比上漲3.1%。
“8月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和極端天氣影響,積極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稿中稱。
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中,食品價格上漲,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09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22.4%,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數走低影響;非食品價格上漲1.7%,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38個百分點。
非食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3.0%,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20.2%、21.9%和19.8%,漲幅均有回落;服務價格上漲0.7%,漲幅與上月相同。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與上月相同。
對于接下來的物價走勢,伍超明表示,今年年內和明年一季度,CPI同比漲幅中樞可能在3.0%左右。他指出,一方面,受到豬糧共振影響,豬肉價格自今年5月開始進入上升期,預計此輪豬周期在1.5年至2年左右,豬肉價格整體易漲難跌;糧食價格受海外地緣關系緊張和天氣因素影響也面臨一定上漲壓力。
另一方面,他表示,受俄烏沖突影響,原油價格可能處于高位運行。此外,需求恢復也會對物價上漲形成一定支撐。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表示,在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下,未來幾個月CPI可能面臨一定的結構性上漲壓力,不排除9月份同比漲幅突破3%的可能,這段時期尤其需要強化市場溝通,穩定通脹預期。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8月3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9.86元/公斤,比8月1日上漲1.8%,比去年同期上漲43.7%,漲幅比上月擴大8.4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9月6日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為切實保障中秋、國慶等節日豬肉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將于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凍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近期加大豬肉儲備投放力度。目前,廣西、四川、吉林、湖南等地已啟動地方豬肉儲備投放工作。
工業品價格方面,在高基數以及保供穩價措施持續顯效的作用下,PPI同比漲幅繼續下行,環比也下降1.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伍超明預計年內PPI同比漲幅還會繼續下降,一是翹尾因素將繼續拉低PPI,二是全球需求下降、經濟放緩,加上美元指數高企,不利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分別比上月回升3.9和4.4個百分點至44.3%和44.5%,但仍在榮枯線以下。
王青也表示,年內PPI同比漲幅可能延續回落態勢,不排除年末出現同比負增長的可能。“這將緩解下游企業成本壓力、助推經濟修復,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助力物價形勢保持整體穩定的一個積極因素。”他說。
不過,王青同時指出,未來幾個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面臨較大波動,整體上將持續處于偏高水平,為了持續緩解下游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國內煤炭、鋼鐵等重要工業原材料保供穩價政策還需加大力度,有序釋放優質產能。(記者辛圓)
轉自:界面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