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局好起步穩基礎牢 鄉村振興形成發展新格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9-30





      9月28日,國家發改委舉行發布會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過去五年的實施進展情況。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指出,過去五年,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領域碩果累累,鄉村振興開局好、起步穩、基礎牢。


      五年來,鄉村振興形成新格局,與新型城鎮化實現雙輪驅動、協同發展,2017~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8.9%,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縮小到2.5.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裕;化肥農藥施用量多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國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鄉鎮占比分別超過65%、80%;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4%。


      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


      2018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規劃》。“在《規劃》實施中,我們始終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吳曉指出。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吳曉介紹,我國通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強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統籌調控糧食市場,從而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和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得到提高、完善和穩定。


      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超過95%,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近兩年,中央財政累計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農資補貼600億元,緩解了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實現1.3萬億斤以上目標有把握。”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徳說,目前,夏糧早稻已經豐收到手,秋糧即將大面積收獲,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曾衍徳指出,今年糧食產量繼續增加。夏糧產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早稻產量562.5億斤,比上年增加2.1億斤。秋糧面積穩中有增,主產區特別是北方地區長勢較好,豐收有希望。糧食結構持續優化,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大豆面積增加較多,夏收油菜籽產量連續6年增加,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提高到38.5%,提高1.2個百分點。效益也在穩步提升。


      今年糧食價格總體穩定,國家先后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400億元,還通過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升糧食生產規模經營水平,讓農民省工省力、能獲利多得利。


      “我們堅守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下大氣力調整農業結構,千方百計擴種大豆和油料,今年糧食豐收在望。這充分表明,我們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穩健。”吳曉說。


      闊步邁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規劃》提出,要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吳曉表示,近年來,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發改委等部門還通過著力構建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等,提升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數據顯示,2017~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32元增至18931元,年均實際增長6.6%,高于城鎮居民近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農民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居民2.3個百分點。2021年,工資性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超過42%,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方面,吳曉介紹,目前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46萬公里,農村電網提前完成改造升級,農村平均供電可靠率達99%,94.2%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農村生產生活更加方便便捷。


      同時,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有大幅提升,全國農村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6%,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72.23%。農村社會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比2017年提高40多個百分點。有衛生院的鄉鎮在全國鄉鎮總數中的占比超過90%,平均每個村擁有至少1個衛生室;農村敬老院超過1.7萬家,互助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13萬余個,基本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不過,吳曉強調:“我們也應看到,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將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努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曾撰文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以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吳曉表示,過去五年,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入鄉發展機制不斷健全、城市反哺農村的投入機制持續完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鄉村產業加快發展


      曾衍徳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重中之重,五年來,鄉村產業加快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農村電商蓬勃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傳承發展。


      截至目前,農村產業加工轉化率達70.6%,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值提高到2.5;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零售額超過2萬億元。此外,農業農村部累計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673個,遴選推介鄉村特色產品2438個、鄉村工匠662個,創響了一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品牌。


      曾衍徳表示,各地農業農村部門主要通過持續激發鄉村資源要素活力、持續培育鄉村產業經營主體、持續提升農村就業創業質量、持續建設集聚融合發展平臺等措施,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培育鄉村產業經營主體方面,曾衍徳介紹,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累計認定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萬多家,培育家庭農場390萬個、農民合作社222萬家,同時還通過健全訂單農業、利益分紅、股權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


      同時,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引導農村勞動力在農產品加工、農田水利、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更多就業,2021年本地農民工超過1.2億人。支持創業帶動就業,推介2210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落實創業補貼、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累計吸引1120萬人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平均每個主體帶動6~7人穩定就業。


      此外,推動資金、土地、人才向鄉村集聚、向主導產業集中,2021年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43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0%以上;建設產業融合高地,目前已累計創建1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5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309個農業產業強鎮、300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保持定力和韌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吳曉指出,《規劃》的順利實施、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發改委等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秦燕玲)


      轉自:證券時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鄉村振興戰略有望實質性推進 產權制度改革等或重點部署

      鄉村振興戰略有望實質性推進 產權制度改革等或重點部署

      明年“三農”領域的工作重點將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年底前將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明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會圍繞戰略實施作出部署,具體措施包括繼續推進農村產權等制度的改革,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加快小農...
      2017-11-23
    • 中央首次明確鄉村振興時間表 這5個新提法很重要

      中央首次明確鄉村振興時間表 這5個新提法很重要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并清晰劃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此外還有“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等不少新提法和新表述,其釋...
      2017-12-31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大著力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大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01-03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 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 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8-02-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