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441.8億元,同比下降2.3%。工業企業營收則保持較快增長。1至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雖然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仍為負增長,但9月當月利潤降幅已明顯收窄。“從9月當月看,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發力顯效,工業經濟加快恢復,企業效益逐步好轉。”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降幅較上月收窄6.0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或減虧,其中,14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及以上增長,有25個行業利潤增速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占比超六成。
分企業類型來看,私營、外資企業利潤降幅收窄,中小企業利潤增長加快。1至9月,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繼續保持增長,增速為3.8%;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降幅較1至8月分別收窄0.2個和2.7個百分點;中小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
“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已步入筑底企穩回升的軌道。”植信投資研究院宏觀高級研究員羅奐劼分析認為,一是當月利潤降幅持續收窄,企業效益逐步好轉。二是重點行業結構持續改善,修復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利潤年內首度轉正,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年初提升。三是企業經營狀況回暖。其中,私營和外資企業利潤降幅收窄,中小企業利潤增長加快。
數據顯示,1至9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6%,今年以來首次由降轉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至8月回升0.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1.5%,較年初提高約6.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不斷改善。其中,汽車制造業利潤雖同比下降1.9%,但在產業鏈供應鏈修復、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等因素帶動下,降幅收窄5.4個百分點,9月當月利潤增長47.4%。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明顯回升。1至9月,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增長4.9%,今年以來首次由降轉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至8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電力行業受用電需求增長、煤炭價格漲幅回落等因素帶動,利潤同比增長11.4%,扭轉了持續一年多的下降局面。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展望后市,在國際油價下行以及保供穩價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預計煤炭價格大幅上行概率較低,疊加2021年同期基數低迷,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還將面臨來自成本端的利多以及基數下行的利多,有望繼續維持在正增長區間。
談及后期工業企業效益形勢,羅奐劼表示,隨著三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全國經濟企穩運行態勢已較為明確。我國工業生產抗風險和自我修復能力較強,隨著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工業企業經營狀況也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年內利潤由降轉增的可能性較大。
朱虹表示,總體來看,工業企業效益延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仍在下降,企業成本水平仍然較高,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存在一定困難,加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趨嚴峻復雜,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面臨風險挑戰。下一步,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推動穩經濟系列政策措施持續顯效,鞏固工業經濟恢復向好勢頭。
轉自:金融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